“5·12”汶川大地震秦州區受災的主要特點

受5·12四川汶川Ms8.0級特大地震影響,秦州區受災面大,涉及范圍廣,給城鄉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較大損失。綜合分析這次地震造成的災情,主要有八方面的特點:
一是距離震中相對較近。秦州區距震中汶川縣直線距離僅398公里,又緊鄰我省受災嚴重的隴南地區,震級較大,震感強烈,是造成秦州區災情較為嚴重的主要原因。

二是地形地貌復雜。秦州區山地面積較大,梁峁溝壑眾多,大多村莊處于山坡梁峁地帶,土質結構差,粘度小。從受災情況看,山越高,災情越重,半山坡和山頂上農民的房子大部分受損。
三是貧困村、貧困戶受災嚴重。秦州區農村受災多為貧困村,貧困村受災多為貧困戶。這次受災貧困戶的房屋大多為土坯房,修筑年代早,房屋時間長,抗震性能差,全區16鄉鎮有11個鄉鎮的197個貧困村全部受災,城區平房受損戶均為房屋多年未曾維修的困難戶。

四是學校受災嚴重。秦州區是2000年在隴東南率先實現“普九”達標的縣區之一,由于當時資金有限,“普九”標準較低,校舍維修、翻修多,加之教室本身跨度較大,抗震性能差,造成這次地震學校受災較為嚴重。
五是地質災害較多。秦州區范圍內,地質災害相對較多,有王家半坡、白家堡子、紅山粉煤廠、豹子溝、牡丹鎮任家堡子、太京鎮馬家堯等多處地質災害重點監測區域。這次地震,一方面造成重點監測區域的險情進一步加劇,另一方面,又出現了中梁鄉馬蘭村、汪川鎮莊子村等多處新的地質災害。地震造成不少地方出現山體滑坡、裂縫和松動,導致不少村莊需要搬遷。一旦進入雨季,現在松動和開裂的山體,有可能出現大面積滑坡和泥石流,防止次生地質災害的任務十分艱巨。

六是主震后余震不斷,一些已經出現的災情隨時可能加劇。出現裂縫的居民房屋,隨時可能倒塌;受損的水利工程、交通道路、電力設備、網絡通訊等基礎設施,隨時面臨災情加劇,不能正常使用的可能。
七是災后重建的任務的十分繁重。這次地震造成大面積民房和各種基礎設施、城市公共設施受損嚴重,災后重建的工作量相當大。加之主震后,城鄉群眾到處搭建臨時防震帳篷,對道路、路燈、公廁、綠化等基礎設施的人為破壞十分嚴重,進一步加大了災后重建工作量。
八是地震造成的安全隱患較多。地震除造成不少民房出現傾斜、裂縫,成為危房外,還造成城鄉大面積學校校舍和部分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廠房出現不同程度坍塌和裂縫,一些企業的高大建筑物出現斷裂、錯位、傾斜,存在的安全隱患較多,排除安全隱患的任務相當艱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