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梯田建設工作現場會議在秦州區召開
天水鎮、華歧鄉被評為全市梯田建設“十佳鄉鎮”


8月20日,全市梯田建設工作現場會議在秦州區和麥積區召開。來自兩區五縣的水利、水保局(站)長,2007年度全市梯田建設“十佳鄉鎮”負責人、市水保局技術人員共6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會上,秦州區和麥積區介紹了梯田建設的經驗和做法。市委常委、副市長柴金祥作了重要講話。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明達宣讀了市政府關于2007年度梯田建設先進縣區及“十佳鄉鎮”的表彰決定。市水保局局長李長錄分析、總結了近年來我市梯田建設的經驗和不足。市水利局局長薄海明就梯田建設工作提出了要求。我區天水鎮、華歧鄉被評為2007年度全市梯田建設“十佳鄉鎮”。當天上午,與會人員還現場參觀了麥積區甘泉鎮、五龍鄉梯田建設示范點。

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王小林在會上介紹了我區梯田建設的經驗和做法。今年以來,我區按照全市水利工作會議和全市梯田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完善機制,強化落實,梯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全區共鋪開機修梯田面積22200畝,投入裝載機82輛、推土機52臺、挖掘機1臺,完成14680畝,完成農路配套174公里。一是強化領導、靠實責任,超前謀劃、及早動手。為圓滿完成今年的梯田建設任務,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確定了今年全區梯田建設要在去年大打翻身仗的基礎上進一步上水平、創特色、求實效的總體思路,明確了具體要求。二是鞏固完善機修梯田長效機制,全面推進梯田機械化。為徹底扭轉我區梯田建設在全市處于落后位置的被動局面,區委、區政府下死決心,主動出擊,大打梯田建設翻身仗。今年,全區共規劃梯田機修梯田點32個,規劃面積25600畝。其中整合水保、發改、土地、農業開發、扶貧等項目,規劃面積16700畝。各鄉鎮采取“一事一議”、 以資代勞、籌資興辦機修梯田點24個,規劃面積8900畝。三是運用大手筆,實施大項目,開發大產業,促進大發展。我區依托土地整理項目、口糧田建設項目和水土保持項目,將梯田建設與發展區域優勢產業相結合,堅持走“強基礎、調結構、增效益、促發展”的路子,努力為群眾致富和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以關子鎮土地整理項目建設為契機,立足發展,著眼長遠,搶抓機遇,超前謀劃,按照實施一期、新開二期、準備三期的工作思路。依托土地整理項目,力爭將關子、藉口、中梁北山沿梁一帶建成10萬畝蘋果示范基地;依托藉河示范區和“長治”項目,將秦楊公路和王趙梁一帶,建成2萬畝薄皮核桃示范基地。四是創新投入機制,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堅持以國家補助資金為引導,以項目建設資金為主體,以群眾自愿集資為輔助,建立健全了多元化的梯田建設投資體系,全區計劃投入梯田建設資金2267萬元。五是完善管理運行機制,實行規范化管理。全面實行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標制、監督管理制,做到管理規范、程序合法、數量真實、賬目清楚,確保成本低、進度快、質量好。六是強化技術服務和質量監督,創建精品示范工程。全方位開展梯田建設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做到了鄉鄉有工作組,點點有技術員,現場指導,現場監督,嚴把質量關,確保修一臺、成一臺,修一片、成一片。

市委常委、副市長柴金祥就如何進一步做好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梯田建設工作要求:一要總結成績,正視差距,切實提高對梯田建設在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認識。二要轉變觀念,積極探索,不斷實現梯田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各縣區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梯田建設的新路子、新辦法,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即由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由辦小規模、低標準的小點向大規模、高標準的精品示范點轉變,由分散治理、點面結合向整鄉整村梯田化方向轉變。三要強化領導,靠實責任,確保梯田建設又好又快發展。要進一步加大對梯田建設工作的行政推促力度,以項目為依托,帶動梯田建設持續快速發展。各級水利水保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強化措施,真抓實干,全力完成今年梯田建設任務。
市水利局局長薄海明講話要求,各縣區、水利水保部門要深刻認識梯田建設在我市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大搞梯田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力以赴抓好梯田建設。一要抓好規劃,做到干今年想明年。二要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嚴格兌現獎懲,繼續爭創全省梯田建設先進。三要抓好示范縣區、重點縣區、梯田縣區建設,促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王 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