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是我國第16個“防治碘缺乏病日”。天水市衛生局、天水市教育局、天水鹽務局、天水市疾控中心、秦州區政府、秦州區衛生局、秦州區疾控中心、秦州區鹽務局等單位聯合在秦州區太景鎮鄭家磨村開展第十六屆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動。
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郭奇若出席活動并講話。
全社會共同參與 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天水市委常委 副市長 郭奇若

今年的5月15日是全國第十六屆“防治碘缺乏病日”。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持續消除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缺碘造成人體碘攝入量不足,引起的甲狀腺腫、克汀病和亞克汀病、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一系列疾病的總稱,其中,碘缺乏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就是腦損傷。我市是嚴重的缺碘地區,由于環境缺碘,居民每天從食物中獲得的碘不足50微克,與國家推薦攝入量150微克/日的標準差距較大。因此,碘缺乏病成為我市分布范圍最廣、患病人數最多、危害兒童成長發育和影響人口素質最重的地方病。

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碘缺乏病防治工作。1994年頒布了《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規劃綱要》,確定了我國消除碘缺乏病的主要策略是通過全社會參與和部門協作,實施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從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的全面實施,我市居民碘鹽食用率持續提高,碘營養水平明顯改善。2008年全市碘缺乏病監測結果顯示,全市居民碘鹽覆蓋率為99.73%,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8.97%,全市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自1998年來呈現持續下降的態勢,病區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維持在10.0%左右。
但是,由于我市處在一個缺碘的外環境之中,受自然環境、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磺缺乏防治措施不能得到有效持續的落實,孕產婦、嬰幼兒、兒童及育齡婦女的碘干預力度還不夠,致使缺碘造成的危害仍然廣泛存在。雖然癡、呆、傻及明顯的大脖子已不多見了,但因缺碘造成的智力損害依然存在。要實現到2010年全國95%以上的縣(市、區)達到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目標,我們面臨的困難還很多。

(給鄭家磨村住戶發放儲鹽罐、贈送碘鹽)
全市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針對目前全市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嚴格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認真搞好碘缺乏病的防治和鹽業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認識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扎扎實實、堅持不懈地把各項防治措施落在實處。二要加強部門配合。鹽業、衛生、工商等部門要各盡職責,依法加強碘鹽的供應、銷售、監督、監測、管理,嚴厲打擊運銷土鹽、私鹽、非碘鹽的違法行為。食鹽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的主導措施,碘鹽質量是落實這一主導措施的關鍵。要保證碘鹽質量,保障市場供應,搞好優質服務,確保人民群眾吃上“放心鹽”。三要加大宣傳力度。健康教育是做好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舉行“防治碘缺乏病日”等系列宣傳活動,向廣大群眾廣泛宣傳防治碘缺乏病的重大意義及相關知識,努力探索經常化健康教育途徑,特別是對重點人群的宣傳要有新舉措。要利用碘鹽供、銷環節向社會作宣傳,加強對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并通過他們讓防治碘缺乏病科學知識遍及千家萬戶,使預防碘缺乏病成為群眾維護自身健康的自覺行為。四要實行科學防治。消除碘缺乏病工作要實行分類指導、科學防治。各縣區要強化實施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加強新婚育齡婦女、孕婦、哺乳婦女和0~2歲嬰幼兒等重點人群的碘營養,繼續開展碘缺乏病防治監測與評估工作,建立健全碘營養水平監測網絡和評價體系,不斷提高監測工作質量和水平,準確掌握病情動態,為加強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控制碘缺乏、消除碘缺乏病是一個造福子孫的為民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全社會要共同參與,為持續消除碘缺乏病而努力。

散發宣傳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