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秦州區把甜玉米種植作為一項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地推動了龍頭加工企業的發展,生產的甜玉米罐頭食品2007年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品牌,不斷促進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我區甜玉米種植是由科技特派員引進、試驗示范、推廣,依托重點產業化企業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的“訂單農業”,按照龍頭企業的收購標準,經過幾年努力,他們認真總結經驗,制定出了一套科學合理、適用本地廣大農戶種植和龍頭企業加工的高新栽培技術規程。今年在汪川、大門、牡丹、娘娘壩、玉泉、太京等鄉鎮共落實種植面積6000多畝,平均畝產值1200元左右,比普通玉米畝增值300-400元,總增純收益180-2403萬元。其主要做法有:

1.推廣時間隔離新技術。甜玉米種植全部實行分期播種時間隔離新技術。為了防止花期相遇串粉,降低品質,科技特派員經過多年的試驗,示范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花期隔離新技術,做到正茬、錨期、復種、套種等多種時間間隔并用播種技術,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甜玉米的純度,也緩解了龍頭企業的加工壓力,做到了均勻上市,達到了增產、增效、增收。

2.旱作農業新技術——全膜覆蓋雙壟溝播集雨增墑技術已全面應用于我區的甜玉米種植,提高了商品率,增產幅度達20%-30%,畝增收160-240元。
3.科學施肥,配方施肥。甜玉米種植中全部采用配方施肥,無機與有機相結合、條施與穴施相結合、分期施用與微量元素肥料相結合,做到了促控并用,高產高效。

4.科學管理,防治病蟲害,適時采收。在甜玉米的生產過程中實行了加工龍頭企業——天水昌盛食品有限公司包種子質量、鄉鎮等政府部門包種植面積落實、科技特派員包種植和栽培技術管理的“三包”責任制,從播種放苗、分蘗、輔助授粉、防治病蟲害、科學確定采收時間等主要技術方面,都做到了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
5.在甜玉米的種植、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科技特派員深入到種植地,開展形式多樣、講求實效的技術培訓。今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期,培訓農民6000多人次,達到了戶均一個明白人的目標。
6.推廣甜玉米秸稈青貯飼料養畜技術,發展循環經濟。大量的玉米秸稈被乳業公司收購,發展畜牧養殖。每畝可賣200多元,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