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 造 首 善 之 區
——秦州區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秦州區外宣辦 裴振剛) 薈萃古文明的博大、精深,迸發時代文明的熠熠光彩;凝聚歷史之韻、文化之根、生態之靈、人本之氣。
秦州:一個山青水秀、人杰地靈的地方;
一個充滿生機,孕育希望的地方。
今年以來,該區緊緊圍繞“率先發展,爭創一流,著力建設隴東南首善之區”的總體目標,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實力篇:家家有個好收成
2010年,秦州區以項目建設為龍頭,全區經濟發展順勢飛揚、彎道超車,實現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大項目。上半年,該區共落實國家投資項目7個,總投資6513.84萬元。市列重點項目建設已完成投資1.41億元。總投資60.8億元的58個區列重點建設項目按計劃扎實推進。上半年,共實施在建招商引資項目27個,總投資36.68億元,已完成投資7.74億元。
——大農業。旱作農業取得新突破。在干旱山區新建塑料大棚1700個,新建優質果品基地2.42萬畝。完成綜合治理面積21.43平方公里,實施扶貧開發項目8個。投資450萬元,完成了玉泉鎮西十里等35村的巷道硬化工程,硬化長度56.5公里,全區村容村貌整治面達到85%以上。
——強工業。上半年,預計全區6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4億元。“長城牌”、“永紅牌”“寰通及圖”等3個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入駐東十里工業示范區的24個項目已有15個項目建成投產;暖和灣工業示范區累計入駐企業44家,37個項目建成投產。
——大市場。全區第三產業經營活動單位、網點達1.59萬家,從業人員達到10.1萬人。上半年,全區共接待游客209.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15億元。3個菜籃子超市和一批農貿市場相繼建成。消費品市場持續活躍,上半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66億元,同比增長17.6%。
——大豐收。上半年,預計全區實現生產總值43.1億元,增長12.3%;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4.47億元,增長30.29%;61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4億元;農民人均期內現金收入達到1395元,增長17.6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5603元,增長9.6%。財政、企業、居民,“大”“中”“小”家喜獲大豐收。

和諧篇:人人有個好心情
秦州區以人為本,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使發展成果普民共享。
——學有所教。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區高考本科二本以上上線人數1220人。將153名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學校任教。實施校安工程項目23個。
——業有所就。城鎮新增就業783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400人。輸轉農村勞動力9.15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44億元。
——病有所醫。籌集農村合作醫療資金807.7萬元,前5月,為4943人補償醫藥費723.01萬元。完成了9個鄉鎮衛生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所村衛生室建設,全區城鄉衛生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老有所養。投資2500多萬元,啟動實施了秦州區綜合社會福利中心、皂郊中心敬老院項目建設。發放五保戶供養金240萬元。
——住有所居。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2750戶。上半年,累計保障城市住房困難戶5684戶,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資金536萬元。 新建成“安民家園”、“親水灣”廉租住房340套。
——困有所助。全區農村發放低保金1400萬元;城市發放低保金3248.05萬元。共實施醫療救助服務對象970人,發放救助資金390萬元。及時下撥各類救災救濟資金220萬元,救助受災群眾28740戶。

魅力篇:處處有個好環境
今年,該區發展低碳經濟,建設服務型、誠信型政府,改善優化投資環境,使秦州的天更藍、景更美、人更親。
——生態城鄉宜居。國道310、316線貫穿境內,與12條省道和縣鄉公路形成健全的交通網絡,城鄉通訊和商務信息已與國內國際聯網。今年以來,該區實施了6個方面24個的城市建設項目。新增城市綠化面積0.6萬平方米。高度重視和加強環境保護,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
——服務高效宜商。秦州是甘肅省東部經貿合作的重要承載地和前沿平臺,外接陜西、四川,統一的市場格局日益顯現。該區不斷營造親商、愛商的濃厚氛圍,為項目提供提供 “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引導投資方、施工方、供應方建立穩固和諧關系。
——風光秀麗宜游。區域內有國文物保護單位41處,風景名勝眾多,形成了多元化文化景觀。全區目前有星級以上賓館、飯店9家。古城秦州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化旅游城市。目前,一個高樓林立,功能完善的現代化隴東南中心城市迅速崛起,成為鑲嵌在隴原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人類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在這里不斷發展,人類文明在這里不斷積淀,巍巍山嶺,滔滔藉水,見證著這個承載厚重歷史又洋溢著現代文明的地方。務實、勤勞的秦州干部、群眾,正以一種磅礴之勢打造著一個首善之區、和諧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