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見證成就 發展結出碩果
“十一五”秦州區財政工作成就綜述

(秦州區外宣辦 辛志鋒)“十一五”期間,秦州區財政收入不斷增長:2006年財政收入3.54億元,2010年有望達8.74億元。財政“蛋糕”不斷做大的同時,分配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民生方面的投入快速增加。

財政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為積極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轉變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方式,2006年5月,該區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和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的要求,該區對鄉鎮財政體制重新進行了調整,進一部調整和完善了區鄉財政體制,促進了全區經濟發展。在此基礎上,依法加強財政收入征管,著力創新和完善財政增收機制,加大“零散稅收”征管力度,克服了政策性減收因素不斷增加、減收額不斷加大等困難,實現了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2007-2009年,全區財政大口徑收入連續邁上了5億元、6億元和7億元三個臺階,分別達到4.66億元、6.03億元和7.11億元,2009年財政大口徑收入比2006年增加近1倍;2007-2009年,全區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完成1.91 億元、2.36億元和2.93億元,增幅分別達到21.10%、23.96 %和23.95%,2009年全區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創新高,財政發展與經濟發展步入良性循環,財政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在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全區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財政支出增幅逐年保持較快增長。2006-2009年,全區財政支出年均增長46.25%;2009年,全區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7.01億元,增幅達到37.70%,創分稅制財政體制最高增幅,財政支出規模比2006年翻了3番。2008年全區新增財力9783萬元,2009年全區新增財力8513萬元,區鄉財力明顯增加,全區財政狀況加速好轉,財政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強農惠農政策促農增收
全面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2006-2010年,累計發放退耕還林補助、糧食直補、家電下鄉等資金27490萬元,其中發放退耕還林補助資金14819萬元,受益農戶3.89 萬戶;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1573萬元,受益農戶8.9萬戶;發放家電下鄉補貼資金1098萬元,農民直接受益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加大對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扶貧開發投入,“十一五”期間相繼實施了2個生態綜合治理項目、4個中低產田改造項目、1個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項目,3個產業化經營項目,1個貸款貼息項目,財政投入產業化經營項目資金4080萬元,項目均已建成投產,年創產值15329萬元,利稅1548萬元,解決就業人數1520人,帶動7123農戶步入了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投入土地治理項目資金4162萬元,改善了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 2006-2010年財政扶貧開發投入每年均在230萬元以上。大力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十一五”期間省、市、區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年投入額由2006年的14895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31559萬元,五年來,共投入義務教育保障資金及校舍改造資金26878萬元,其中:提高公用經費和免雜費補助資金12946萬元,免教科書補助資金166萬元,寄宿生補助資金1347萬元,校舍維修資金1653萬元,取暖補助資金3065萬元,危房改造資金7700萬元。2008-2009年積極化解農村“普九”及義務教育債務,徹底消化債務項目167個,償還債務資金2841萬元,促進了農村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2007 -2010年,該區共投入基建資金32672萬元,主要用于農村公路、扶貧搬遷、水利堤防工程等建設項目,城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民生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十一五”期間,該區著力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提高民生保障能力,累計發放城市低保資金37195萬元,使17861戶,46915人城市低保對象的生活費得到按時足額發放,并對保障標準進行了多次提標,保障標準從2006年的每人每月157元,提高到2010年的209元;累計發放農村低保資金4997萬元,使農村10237戶35884人生活得到了可靠保障,保障標準由2006年的600元提高到2010年的850元,全年發放低保金由146萬元增長到2870萬元,增長了2724萬元;累計撥付就業資金4942萬元;2009年全區啟動了城鄉臨時救助制度,累計撥付臨時救助資金389萬元;行政事業單位職工醫療保險區級配套由2006年的118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1459.3萬元,增長了1341.3萬元。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落實,使全區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了經濟和財政發展的成果。

財政管理機制不斷完善
該區堅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財,建設法治財政的要求貫穿于財政工作始終,促進了財政收支規范化、財政工作法制化、財政管理科學化。非稅部門進一步加大“收支兩條線”管理,非稅收入由2006年的7562萬元增加到2009的20915萬元。政府采購規模從2007年的1207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6463億元,累計節約資金1451.51萬元,節約率在10.6 %左右。區鄉兩級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行了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向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轉化,全區16個鄉鎮全面推行了“村財鄉管,鄉財區管”制度,會計集中核算制度不斷拓展和完善。財政監督工作的事前審核和事中監控力度加大,財政支出績效監督積極推進,財政部門內部監督實現經常化、制度化,財政監督機制不斷完善。進一步擴大了財政投資評審范圍,加大了財政投資評審力度,明顯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