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入戶訪民情,立足實際解民憂
副市長雷鳴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聯系點秦州區皂郊鎮潘集寨村調研紀實

(副市長雷鳴走村入戶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

(給困難戶羅應谷家送上慰問品)

(副市長雷鳴為困難戶羅應谷的母親蓋上帶來的新棉被)

(潘集寨村一角)
早春的秦州大地,乍暖還寒。3月3日上午,雷鳴副市長冒著雨雪,踏著泥濘,輕車簡從,深入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聯系點秦州區皂郊鎮潘集寨村,進村入戶實地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所需,謀劃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辦法。
潘集寨村位于皂郊鎮西南,距市區30公里處, 該村座落于華店公路旁,背靠華岐范家山,屬高寒陰濕區域,海拔1500米,全村有86戶400人,耕地面積1361畝。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和勞務輸轉為全村群眾主要收入來源,群眾生活較為困難,農民增收渠道單一,2011年人均純收入2060元。

雷鳴先后深入到聯系戶羅應谷、董元生家里,詳細詢問他們家中耕地、收入、子女就學就業、身體健康等狀況,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以及今后的打算,一起探討致富門路。
村里的群眾聽到市上領導為村里的發展想辦法來了,大家都蜂擁而至,來到聯系戶董元生家里,雷鳴和大家圍坐在屋里,談發展,理思路、找對策,真實了解村情民意,全面掌握群眾的實際困難問題,與鄉村干部一起研究討論具體的幫扶措施和致富途徑。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都搶著向雷鳴談村里的發展思路。有的人想搞規模養殖,有的人想種植核桃、蘋果,有的想帶幾個人到外地去搞勞務收入等。
雷鳴看到大家都熱情高漲,想法很多,高興地說:“大家有這些想法非常好,我們窮不怕,就怕我們沒想法,只要大家能想到,我們的生活就有出路。”他就與廣大村民探討該村在產業發展、扶貧開發等方面的措施。雷鳴強調,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是省委在重要的時候、重要的發展階段、提出的一項重要舉策,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要了解群眾生產生活狀況以及意見建議,找準制約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難點,提出科學發展的思路。

雷鳴指出,一是鎮村兩級要搶抓發展機遇,圍繞在2020年實現小康社會這個目標,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時制定出2020年、2015年和當年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重點。二要依托當地土地資源優勢,加大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以蘋果、核桃為主的林果產業和養殖業,要發揮廣大黨員干部和養殖大戶、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農業產業的發展增加群眾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要與當地自然資源、氣候環境相適應,從全鎮出發,實行集中連片、統一規劃,整流域治理,擴大規模,形成效益。同時,要重視勞務產業發展,注重實用技術的培訓,讓廣大群眾能夠熟悉掌握一門技術,實現勞務輸轉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松散型向組織型、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三是面對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開展聯村聯戶活動,鎮領導班子和村級班子要認真思考,自己該怎么做?重點是什么?要加大與各級幫扶人員的聯系銜接,圍繞當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問題,提出當前工作重點,有目標、有計劃地開展工作。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雷鳴說從今天開始,村里發展的快慢,大家日子過的好壞,也有我的一份責任。我會經常來村里來看望大家,與大家一道想辦法、解難題。我也相信,只要我們找準路子,不怕吃苦,就一定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面貌,過上好日子的。

(圖為困難戶羅應谷的家)

(圖為困難戶羅應谷的家)

(為困難戶董元生家送上慰問品)

(圖為困難戶董元生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