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從敝帚自珍的傳統小農意識里解放了出來,經濟作物呈現的規模效益日益凸顯。秦嶺鄉人的眼界拓寬了,本土意識和市場思想對接進行著激烈的滌蕩與碰撞。這是一種時代前行的交融與摒棄!碧焖谐肾沃兴幉霓r民專業合作社法人任志成,是秦州區秦嶺鄉一位敢于采取“土地流轉”方式解放捆綁農民手腳的嘗試者。
秦嶺鄉位于秦州區西南部,溝壑連綿,屬高寒陰濕之地,因之特殊的自然條件,卻蘊藏著豐沛的中藥材。據了解,秦嶺鄉分布著23個科120多個藥材品種,特別是半夏、防風、連翹、黃芪、冬花等藥材在國內久負盛名,市場供不應求。緣于此,秦嶺鄉被冠之“秦州藥材第一鄉”的美譽。
生于秦嶺鄉虎林村任堯的任志成,多年與外企中藥材公司打交道的“耳濡目染”中,歷練出了敏銳的藥材商機。而依托藥材之鄉的天時、地利、人和,他于2010年開始了回鄉發展藥材產業的嘗試與市場開拓。

12月8日,正是冬花采收的黃金時期,記者深入到秦嶺鄉關硯村,實地感受農民采收藥材的繁忙景象。初冬有些荒蕪蒼涼的原野上,幾十人組成的采挖冬花的場景,構成了一幅豐收喜人的交響樂章。一墩墩出土的冬花堆放在田壟上,一簇簇粉嫩的花蕾在初冬時節顯得明麗透亮。女人們一雙雙靈巧的手上下翻飛,一粒粒粉色的花蕾劃著優美的孤線飛落在腳下的竹籃里,綻放著“冬之花”的豐碩。
“生于斯,長于斯,以十八大精神中惠農政策為指引,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帶領村民趟出一條致富增收的路子,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負!比沃境烧f,2008年,他采取土地流轉方式租賃200畝土地,開始種植冬花、黃芩等中藥材,當年就斬獲了驕人的收益,也掘得了起始創業的第一桶金。嘗到甜頭的村民,卸掉了心頭的顧慮,踴躍種植藥材的勁頭十足,2012年,農戶種植藥材由當初的200畝躍升至2200畝。
對任志成來說,農戶種植藥材的積極性高漲,恰似久旱逢急時雨。2009年,他適時成立了成鑫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年市場運營的摸爬滾打,任志成深有感悟:“傳統農作物種植,農民僅能吃飽飯,而真正走上大產業、大規模集約化生產軌道,就要徹底從根本上解決農戶在藥材種植方面存在種植分散、管理粗放、抵御市場風險的薄弱環節,加大技術扶持培訓的力度,為民解除后顧之憂,讓農戶吃上‘定心丸’。”
幾經市場的洗禮與磨練,任志成在著力構筑上連市場、下聯基地,向社員提供產前、產中技術服務的同時,開啟了跨鄉、跨地區與外地客商簽訂產銷合同,疏通市場與生產渠道牽線搭橋的護航保駕舉措。同時,通過搭建網絡平臺快捷迅急的優勢,目前,秦嶺鄉高品質的藥材已銷往山東、蘭州、張掖、隴西等地,年創收達300萬元以上。
“黨的十八大”已勝利召開,對我來說,又是一次發展的大機遇,我一定要緊緊抓住機會,大力發展藥材種植,同時,帶領秦嶺鄉村民不斷發展藥材,讓藥材成就自已的創業夢,也富有一方百姓。”任志成樂呵呵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