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熱心助萬家
---記中城街道綠色市場社區居民左愛菊

(中城街道辦事處 杜沐雪 張彬)她叫左愛菊,今年43歲,是中城街道綠色市場社區居民,家住左家場居民樓,是市建二公司下崗職工。丈夫下崗在家,家中還有年邁的婆婆,女兒王丹畢業后在文工團打工。她熱情,勤快,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任勞任怨,熱心幫助他人,是居民小組組長,幫助社區和居民做了很多工作。
她是一名義務監督員,宣傳員。在三城聯創期間,左愛菊天天在社區里穿行,戴著志愿者紅袖章在天街小巷進行文明勸導;有時拿著文明社區宣傳卡,挨家挨戶的上門宣傳講解。碰見可疑人員,就上前盤問。她也非常注意保護環境,希望每個人都具備良好的素質,始終堅持‘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原則。遇見亂認亂倒垃圾的住戶,就進行說服教育,時刻監督,并且做到垃圾入桶,碰到不文明的情況,就會主動上前勸導,心平氣和的把對方說的心服口服。左家場一代的衛生很難保持,尤其是垃圾臺前的垃圾,經常被風刮到樓下的水道里,臟水不能及時排除,居民面對又臟又臭的環境,難免有些怨言和不滿,左愛菊每次都耐心勸說,帶頭拿上鐵鍬組織居民清理垃圾,在周一和周五時清理亂特亂畫,使居民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對社區的工作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去年社區辦理城鎮養老保險,很多居民不了解,有的認為有低保就行,不愿意多花錢,她從社區了解政策后,利用中午晚上休息的時間,進行宣傳,把資料發到每家每戶,讓他們了解黨的惠民給我們帶來的好處,也為居民解決后顧之憂。
同時,她也是義務調解員,誰家夫妻吵架,婆媳不和,都會去調解解決矛盾,她所居住的小區是一個老住宅小區,污水管道都已老化,經常出現管道堵塞現象,每次出現這種情況都是她跑前跑后,聯系疏通,挨家挨戶收錢,親力親為,經常累的腰酸腿痛,但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只要問題得到解決,她比誰都高興,所做的這一切,也從來不計較報酬,不記得失,并且無怨無悔。
她總是特別關心社區事物,主動協助社區開展各種活動和義務服務,問她為何這么關心社區事務,左愛菊會說:“關心社區事務,維護居民權益,支持社區的工作是每一個社區居民應該做的”。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社區里經常能見到她的身影。有事在幫助年齡大的老人提菜,有時在幫助殘疾人推車,社區有一居民,他的愛人患有先天性殘疾,大多時間神志不清,他們的女兒精神也有病,由于婚后一直住在娘家,在愛人病故后,他被女方的家人趕了出來,無處居住,左愛菊只到后,深深同情他的遭遇,經常照顧他的生活,幫助他申請了低保和廉租房補貼,讓他的生活能夠得到保證,把黨和政府的溫暖帶到他的身邊。

和她的丈夫相處后,得知婆婆年輕的時候就沒有父母,成為孤兒,后來和公公結婚,那個年代的大家都過著艱難的生活,這個家也不例外。有她愛人和她的姐姐兩個孩子,當時公公在部隊上當兵,參加過抗日戰爭還立過戰功,為了祖國的安寧,人民能過上還的生活,他老人家英勇作戰,導致左眼失明,左腿殘疾,1989年她和丈夫結婚后,被他們的遭遇所同情,也被公公的事跡所感動,她打心眼里敬佩他。2002年公公身患胰腺癌,治療無效,離開了她們,公公的去世,讓她們很悲傷,他的精神教育著我們,此時年邁的媽媽在悲痛中無法自拔,作為兒女,她們就搬來和媽媽住在一起,這樣好方便照顧她老人家的生活起居,因為年齡懸殊大,生活條件的因素,難免在生活中會發生不愉快。例如;媽媽每天習慣出面條,晚上也吃面條,考慮到她老人家年齡大,消化功能減退,中午可以吃面條,而且是菜多面少,可她老人家認為她給的飯太少了,還多心,她的女孩很懂事,笑著說,奶奶,媽媽是為你的身體健康考慮,這碗吃完了不夠還可以再盛,為了媽媽換衣服,洗澡,她和愛人女兒費勁了口舌,可她老人家總是感覺不習慣,她們就耐心的開導。前段時間,因為左家場晚上七點多鐘停電,媽媽每天晚上吃完飯都要下午轉轉,猶豫停電的原因,她迷路走錯了方向,到每天晚上回家的時候還沒來,這下急壞了她們,在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報了110。然后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分散線路貼尋人啟事的情況下,還是沒有一點線索,她們又去到電視臺登記了尋人啟事,功夫不負有心人,晚上八點左右有好心人,通過110告知了媽媽的下落,在精表廠附近的山上找到了媽媽,看見她老人家安然無恙,她們懸掛的心才放了下來,通過此事,愛人在家陪她老人家近一個月,看各方面情緒穩定,女兒通過網上買了定位儀器,可以知道媽媽在什么地方,雖然媽媽在生活中給她們帶來了很多的不便,作為晚輩有義務照顧好老人家,讓她過上一個幸福的晚年,。
她有三個姐姐兩個弟弟,大姐夫于1997年患有糖尿病,大姐工作忙,而且家里還有2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外甥當時才11歲,面對這種情況,大姐趕到壓力很大,她和愛人經常幫助干家務,大姐夫原在單位搞圖紙設計,猶豫患病的緣故,脾氣變得暴躁,反差的變化,讓她無法接受,在生病期間不按時服藥,她和愛人耐心的去關心,因她和大姐家住的近,每逢做了大姐夫愛吃的就送過去,11年,每遇大姐夫住院時,左愛菊一直關心和照顧大姐夫,2008年6月,大姐夫病故了,送別了姐夫,看著剛過43歲的大姐,還有正在蘭州上學的外甥,她的腦海中無時無刻牽掛著他們,因為大姐是一個善良、傳統的女性,和大姐夫感情很好,11年來無微不至的照顧丈夫,大姐無法在悲痛中走出來,生為妹妹,怎能讓姐姐好起來,忘掉痛苦,她只有用真誠溫暖她。外甥大三畢業后,一年后外甥結了婚,姐的心情才慢慢有所好轉,看到這些,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欣慰,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家又降臨了一個新的生命,這就是大姐的孫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姐一個人照顧孩子,非常的辛苦。尤其在孩子學習走路的那段時間,大姐的叫間盤突出,疼的更厲害了,看到這些,左愛菊只能將她和孩子接到我家,讓不過她好好休息,幫她照看孩子。我只做了我應該做的事,但這些事溫暖了姐姐。也是人世間的這份真情,支撐著姐姐走過了她人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在社區的關懷下,她于2009年光榮入黨,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更加堅定了她為居民服務的決心,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的,但卻感染這小區里的每一位居民,有事大家主動幫忙,鄰里之間非常團結,整個小區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氣氛。2010年、2012年她本人先后被中城街道評為“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