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ㄇ刂輩^外宣辦)為救家人,他曾替父去當壯;為了信仰,他曾以“教員”身份成為隴右地下黨組織的一名聯絡員,即便在被打成“右派”的日子里依舊樂觀面對;退休后聽到家鄉辦學,他主動拿出積蓄資助;當災難來臨,他又不止一次為災區捐款……
秦州區天水郡街道蓮亭社區94歲老黨員白明德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故事,感慨之余,不由讓人心生溫暖。
1919年3月,白明德出生在通渭縣榜羅鎮白家山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年少時的他天資聰穎,只要一有空閑,不是埋頭讀書便是勤練書法、繪畫,父母看他是塊讀書的“料”,便全力支持他上學,三個弟弟則以務農為生。17歲那年,憑著優異成績考入當時隴西師范學校的白明德,成為村里第一個考上學的“文化人”。畢業后他回到家鄉,在榜羅鎮毛家店小學擔任教務工作,同時兼任六年級的數學課,因其教學方法靈活,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在全縣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好景不長。1941年,駐扎在寧夏的一支國民黨隊伍來到白家山村抓壯丁,帶走了白明德的三弟。沒過多久,因為受不了虐待三弟溜了回來,后腳趕到的官兵為此抓走了白明德的母親。第二天,白明德父親換回了妻子,因不忍父親受苦,白明德又以自己替換回了父親。到部隊不久,白明德就因有文化被提拔當了文書。一段時間后,掌握公章的白明德利用工作之便偷偷給自己開了一個“回鄉結婚”的假證明,這才逃回家鄉。但國民黨官兵最終還是抓走了白明德的三弟,而三弟這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
失去親人的傷痛讓白明德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深惡痛絕,1947年的一天,當白明德妻舅劉漢亮突然登門,表明了想把他發展成中共地下黨員的來意后,白明德當即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在妻舅和學校校長等極少數人的見證下,白明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隴右地下黨組織的一名聯絡員,平日里他就利用“教員”身份作掩護搜集情報秘密上傳給黨組織。通渭解放后,白明德歷任榜羅區代區長、區長、縣組織部部長,1951年調到天水市商業系統任職。1958年,白明德被打成“右派”,并被開除黨籍。在孫女白海棠記憶中,爺爺即便在勞動改造期間依舊樂觀堅強,他所飼養的豬和雞幾乎每年產量都最高,且年年被評為先進,可他卻直到退休前一年才得以平反。
1988年,白明德的黨籍終于恢復,為了這一天,他竟整整等了30年;蛟S是為了彌補30年來心中的缺憾,自從2002年將黨組織關系轉入蓮亭社區后,老人交黨費的“積極勁”讓社區主任王桂芳既驚訝又感動:“幾乎每到黨費收繳的日子,老人都會拄著拐杖準時出現在社區,而且年年如此,從不間斷。就在他因病做手術期間,也要委托孫女來交黨費。2004年和2007年,老人兩次上調工資,每次都是他主動告訴我們,并要求上調他的黨費!
生活中,白明德的黨員風范及善心更是時時體現。閑不住的他每天總會早早起床義務打掃家屬院及院內公廁,為左鄰右舍清掃出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2006年6月,老人在掃院時不慎滑倒造成左股骨骨折,經歷了兩次手術。病榻上,當從家鄉來的親戚口中聽說了村里要建小學的事后,老人高興的不顧治病開銷大,毅然拿出3000元資助家鄉辦學。早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得知消息的白明德就委托孫女向社區交上了500元的“特殊黨費”,玉樹地震時又捐了500元。今年4月20日雅安地震發生后,盡管94歲高齡的老人已行動不便,且只有晚上思維相對清楚的情況下,當從電視上得知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對孫女說: “雅安的娃娃們太可憐了,你快去社區給我捐500元錢,能幫一點是一點!
“爺爺一輩子善良、勤勞,從不跟人計較得失,尤其心態特別好。”白海棠說,自己從小因母親去世后便由爺爺奶奶一手撫養長大,與爺爺一起生活了50年。85歲前老人基本上都是自己管自己,就在奶奶癱瘓的那些年也都是爺爺一個人在照顧,從沒讓人照顧過。后來幾次生病住院,都是因為太愛干活閑不住先后摔了幾次,才影響到健康。在老人的家鄉,許多他曾經帶過的學生名字都是他給起的,如今每逢春節,但凡知道的學生都要來給爺爺拜年,有的學生即使去世了,但孩子還會繼續來看望爺爺。老人90大壽那年,他曾經的學生、親戚、老鄰居紛紛前來祝賀,整整坐了15桌人,別提有多熱鬧,這都是因為老人的一顆善心換來的好人緣。
老人的善行無形中影響了孫女,自打老人88歲那年行動不便后,原本事業蒸蒸日上的白海棠毅然辭職,6年來,她日夜陪伴老人,盡心盡力照顧,她說:“工作沒了還能再找,但爺爺只有一個,無論如何我得先照顧好他。”整整一個下午的采訪,老人雖未說幾句話,但眼中卻不時流露出慈祥和善的神情,在此也衷心祝愿善良的老人能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