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這是一支民兵隊伍,他們是由社區干部、工作人員和居民組成的。他們擔任的是街道、社區的應急搶險任務,社區哪里出現險情、災情,哪里就會出現他們的身影。
據秦州區西關街道辦事處的劉書記介紹,自從2008年汶川地震后,為了預防重大災情發生,街道辦就開始組織民兵隊伍,下轄的七個社區每個社區都有一支這樣的民兵應急分隊,每支隊伍有十幾個人,人員的組成除了社區內部挑選負責任、政治素質高的人員和干部,還在居民中進行選撥,挑選熱心公益事業、體格好的人。
西關街道辦共有一百多人的民兵隊伍,街道辦統一進行管理、培訓,配發有民兵標志的制服。羅培潤是其中一支民兵應急分隊的隊長,他主要負責隊伍的召集,日常訓練、集中演練。他說,除了日常的隊列、拳術等基本素質訓練外,他們還經常在社區搞針對性的演練,模擬災情發生的情景,組織隊員進行救援,鍛煉隊員面對災情的處置能力。街道辦每年還會組織大型的演練活動,市領導也會來觀摩。每年汛期,街道辦還會組織民兵隊伍清掏杜家溝、張家溝排洪渠的淤泥雜物。
分隊隊員張開禮,參加應急搶險分隊已有5年時間了,他告訴記者,除了日常的工作外,社區不管哪里出現險情,他們都會趕到。像去年因為下雨,新民巷的一段墻體發生倒塌,應急分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由于坍塌面積較大,他們先查找有無人員被壓,在排除了這個因素后,他們立即清理現場,讓通道保持暢通,方便居民出行。
前一段時間,連下暴雨,社區一些住戶的房子出現漏雨、裂縫等危險狀況,為了不傷及住戶,他們勸說幫助好幾戶居民搬家、轉移。由于今年汛情嚴重,民兵分隊還每天派人值班蹲守,以便發生險情及時處置。
張開禮說,7月25日娘娘壩災情發生后,第二天,區人武部就帶領幾個街道的民兵分隊開赴災區,他就是其中一員。在娘娘壩鎮災情最嚴重的馬家甸子自然村,他們配合武警搶救傷員,清理泥沙,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餓了就啃一口干饃。雖然在災區只待了一天,但能為災區出一點力,作為民兵隊員,他感到很欣慰。
劉書記說,民兵應急搶險隊可以說是社區的“消防員”,既可以發揮預警作用,而社區一旦有災情發生,他們又可以趕在外來救援之前到達,將居民的損失降到最低,充分發揮社區自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