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巡禮 】
群眾滿意就是我們的標準
——秦州區各單位各部門即知即改掠影

(3月中旬,秦州區住建局對城區20個小巷道從路面、排水、照明等方面進行整修改造。)

(從2月下旬開始,每天凌晨6點,天水三中校長陳宏昌都會坐上早上第一班班車趕赴學校。自從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陳宏昌率先不坐公車,每天第一個趕到學校簽到。)

(3月18日,解放路移動大廈前的人行道上,兩條白線顯得特別醒目,小攤販們都自覺地把攤位擺在白線內,人行道一改往日的混亂,顯得井然有序。)

(3月中旬,秦州區住建局對城區20個小巷道從路面、排水、照明等方面進行整修改造。)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群眾滿意與否是這次秦州區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知即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自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秦州區各單位各部門積極行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堅持從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從自身存在的“四風”問題著手,在為民辦實事中轉變作風,在解決問題中塑造形象。
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3月初的一個上午,自由路社區副主任王平接待了幾位社區居民,他們反映自由路的幾個小巷道路面坑坑洼洼,下水不好,一遇到下雨天路面就成了河,無法走人。這已經是王平第四次接訪居民就小巷道治理的反映。接待完后,王平立即跟區住建局聯系,將群眾反映的小巷道問題進行了溝通。區住建局接到情況反映后,責成市政設施管理處著手解決全市小巷道治理工作。3月中旬,秦州區住建局對城區20個小巷道從路面、排水、照明等方面進行整修改造。
3月18日,記者在自由路的一個小巷道治理現場看到,工人們挖開路面正在處理污水處理井,區住建局市政設施管理處主任崔文剛在一旁幫助工人處理一些棘手問題。說起群眾路線,崔文剛說:“這次區上結合前期征求的意見建議,啟動實施了城區巷道整修改造、城區人行道整修、城區道路及人行道補修、秦州區城區公廁提升改造以及城區綠化綠景等工程,局里的黨員干部都深入一線,親力親為,在給老百姓辦這些實事的過程中真正踐行了一心為民的理想信念。”
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
教育上亂辦班、亂收費、亂訂教輔資料和執法局在服務群眾上的冷、碰、橫等現象一直是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秦州區從群眾最不滿意的事情做起,切實轉變服務態度和工作方式,樹立了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
從2月下旬開始,每天凌晨6點,天水三中校長陳宏昌都會坐上早上第一班班車趕赴學校。自從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陳宏昌率先不坐公車,每天第一個趕到學校簽到。這只是秦州區教體局踐行群眾路線的一個縮影。從活動開展以來,局里成立了16個督查小組,對城區中小學和幼兒園進行了明察暗訪,重點對學校是否存在亂辦園、亂辦班、亂訂教輔、亂收費和亂補課等違規行為進行了督查,并責令學校和局機關限期整改。目前大部分學校進展情況良好。
3月18日,解放路移動大廈前的人行道上,兩條白線顯得特別醒目,小攤販們都自覺地把攤位擺在白線內,人行道一改往日的混亂,顯得井然有序。謝建國正在自己的攤位前忙碌著,他是秦州區執法局選出的這一片攤位的組長,負責這一片攤位的秩序、環境衛生。說起這里的變化,不善言談的謝建國有點激動:“以前見到城管我們就跑,現在我們是朋友。”據秦州區執法局辦公室科員楊瑞兵介紹,在此次教育實踐活動中,秦州區執法局針對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推行“送一張笑臉、道一聲問候、讓一個座位、遞一杯熱茶、給一個滿意的答復”的“五個一”服務承諾,要求領導干部特別是機關工作人員從轉變執法觀念和服務態度入手,逐步實現由“管理型城管”向“服務型城管”的轉變。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秦州區執法局在民主路、建設路、大眾路、解放路等易反彈路段設立20處便民執勤點,要求執勤人員要做到“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3月18日13:00,民主西路的一個便民點上,執法人員正在對一名占道擺攤的商販耐心講解著政策,并幫助她找到了合適的擺攤地點。“以前碰到城管我們都很害怕,現在好多了,他們能設身處地為我們著想。”商販米大媽說。
一斑窺豹。記者了解到,自從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秦州區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堅持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一起抓,大問題和小問題都不放過,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解決和實施了一批民生工程,切實在為民辦實事中轉變了工作作風,獲得了群眾的肯定和好評。如今“群眾的要求就是我們的追求、群眾的呼聲就是我們的心聲、群眾的意見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以群眾滿意為檢驗標準,看當前更看長遠”已經成為秦州區各單位各部門黨員干部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