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她家境貧寒,但從不貪圖便宜,屢屢拾金不昧;她上有近90歲的老父親、老母親需要照顧,下有2歲的小孫子要照看,但還主動去照顧轄區的低保戶;她,就是秦州區西關街道辦永慶路社區居民楊愛琴。
拾金不昧的居民小組長
區西關街道辦永慶路社區工作人員接待了一名特殊來客,來人手中拿著一封感謝信,要交給社區負責人,表達自己對拾金不昧居民的謝意。
來人叫王國霞,3月4日到堅家河小區走親戚時,在24路車上不小心丟失了她新買的智能手機。幸運的是,手機被好心人撿到,好心人通過電話聯系到了王國霞,并將手機送了過去。為了表達謝意,王國霞一再索取好心人的電話,執意要為她充上100元話費,但被其婉言謝絕。王國霞不甘心,向附近居民四處打聽,最終得知,好心人是永慶路社區堅家河居民小組長楊愛琴。
其實,這只是楊愛琴拾金不昧做好事中的一件。這些年,她光撿到錢包上交社區就有好多次。去年5月,楊愛琴帶著居民在小區附近打掃衛生,掃到一個花園的時候,她發現里面扔著一個錢包。她撿起來當著大家的面打開,發現里面有身份證、銀行卡、存折,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肯定是小偷偷了錢包扔在這里。
楊愛琴心想,失主丟了錢和證件肯定很著急,她趕緊拿著錢包跑到社區,讓社區人員幫忙盡快聯系到失主。第二天,她又跑到社區去問,當得知已找到失主、送還錢包時,才放下心來。
楊愛琴沒有工作,以前一直在永慶路市場擺地攤,生意也一直不好,就是掙些零花錢,后來也再沒有擺攤,就靠丈夫一人在外掙錢養家。丈夫受聘到公交公司開車,前些年,不幸出了一次車禍,腿部受傷,雖然沒有影響到走路,但還是留下一些后遺癥,現在只能做代班司機,收入不高。
可以說,楊愛琴一家的家境并不好,但她從不占便宜,也不想為自己撈些什么好處,總是替別人著想。
義務照顧轄區低保戶
今年春節前,楊愛琴跟著西關街道領導和社區干部去慰問轄區困難家庭,一路走訪下來,她也深受觸動,覺得自己也應該做些什么。想到低保戶邵五弟身體有病無人照顧,而她離得較近,于是她就叫了一個居民,提著菜來到邵五弟家。她幫著邵五弟打掃家里,并跟邵五弟拉家常安慰他,邵五弟感動地噙著淚。
楊愛琴回到家后,心里覺得十分高興,雖然自己做的微不足道,但能給別人帶去溫暖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情。于是,看望慰問邵五弟又成了她生活中的一件常事。而在她的鼓勵關心下,邵五弟的精神和身體都好了很多。
記者來到堅家河小區邵五弟的家,邵五弟今年不到60歲,但患有胸膜炎,腿也不好,一個人在家中,沒有人照顧。聽到記者的來意后,邵五弟對楊愛琴夸贊有加,說楊愛琴家境也不好,上有老下有小的,還經常照顧他,他心里感激不盡。前不久,他因為看病沒錢,楊愛琴還資助了他,他心里不知說什么好,也無以為報,就跑到社區去夸贊楊愛琴,希望好人有好報。

幫助別人 快樂自己
楊愛琴今年54歲了,一天很忙也很累,自己家里就有好大一攤子事,小孫子她一手帶著,上有90歲的老父親,老母親也86歲了,癱瘓在床,而且患有老年癡呆,都需要人照顧。她還得經常過去照看,幫忙洗涮打掃縫補。社區這邊也有一堆事,她是樓組長、網格管理員,還是黨員,負責堅家河小區4至9號樓,召集低保戶打掃衛生,參加社區活動,體察民情。
這么多事情堆在一起,很多人會嫌麻煩,可楊愛琴卻沒覺得。楊愛琴說,她家里一直很貧困,自己對生活的艱辛深有感觸,因此她非常同情那些家里有困難的人。
自從2008年到社區幫忙做事以來,她一直感到很充實,給社區幫忙,搞宣傳,做公益活動,了解居民的心聲疾苦,調解居民糾紛,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她都會全力以赴去干。
而且作為一名黨員,她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實實、清清白白的,盡自己的責任。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身邊還有很多很多困難貧窮的人需要我們去關心去幫助,她愿意用自己的力量給他們帶去溫暖,也讓自己更充實更快樂。(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