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發展】
城鄉就業持續穩定 社會保障穩步提高
——秦州人社半年工作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

今年以來,秦州區人社局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認真貫徹落實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有關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既定的目標任務,緊緊圍繞穩增長、惠民生、調結構、增活力、促和諧的工作大局,緊密結合人社工作實際,努力把促進就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等重點工作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6月底,各項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均超過了平均進度,部分已接近年任務,基本實現半年工作時間任務“雙過半”。

就業工作持續穩定。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搭建市場交流平臺引導就業,大力扶持困難群體就業,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再就業及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措施,鼓勵全民創業帶動就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加強基層管理,拓展輸轉基地,強化技能培訓,提升品牌質量,優化勞務服務措施,促進農村勞動力輸轉就業穩定、收入持續增加。上半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9856人,完成年任務的62.38%;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018人(其中,困難人員再就業821人),公益性崗位就業2256人;新增小額擔保貸款基金200萬元,完成年任務的100%;城鎮登記失業5142人,登記失業率為3.8%;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314人,完成年任務的43.04%;創業培訓690人,完成年任務的69%;開展職業技能鑒定743人。共輸轉勞務人員10.53萬人,完成年任務的95.21%,其中有組織輸轉5.92萬人,完成年任務的89.16%;創勞務收入8.61億元,完成年任務的55%;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1.64萬人,完成年任務的133.59%,引導培訓1.46萬人。

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積極構筑覆蓋全民、支撐有力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采取狠抓欠費征繳、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全面推進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擴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范圍、規范醫療保險體系,提高社保監管服務水平等措施。截止6月底,全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辦理參保24.55萬人,參保率達95.6%,基金征繳收入186.85萬元,共為全區5.3萬名符合領取條件的60周歲以上居民發放養老金2078.2萬元,發放率達100%。在職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9405人,基金征繳收入2502.27萬元,完成年任務的50.8%,基金支出8776.29萬元。失業保險參保9660人,基金征繳收入127.26萬元,完成年任務的63.63%,基金支出10.52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72萬人,基金征繳收入2376.4萬元,完成年任務的73.89%,基金支出1062.55萬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2.27萬人,基金征繳收入186.14萬元,完成年任務的63.1%,基金支出588.97萬元。工傷保險參保5551人,基金征繳收入26.8萬元,完成年任務的89.33%,基金支出7.7萬元。生育保險參保1.54萬人,基金征繳收入73.32萬元,完成年任務的54.72%,基金支出20.22萬元。

人事人才工作規范管理。以增強人事制度活力,激發干部隊伍工作積極性為目標,按照規定、分領域穩步推進人事制度各項改革。認真實施《公務員法》,公務員管理和培訓工作順利開展,新錄用公務員考察、派遣等工作按期完成;全面推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通過開展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民生實事項目和基層服務項目等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干部隊伍力量;公務員信息系統建設、實名制登記、干部管理、工資、檔案和職改、軍轉干等工作都扎實有序推進。按照“重實效、創特色、帶業務、促發展”的原則,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和多渠道就業。建立了大中專畢業生報到注冊、人事代理、檔案查詢、網上招聘“四位一體”的信息數據庫網絡管理服務平臺,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了優質高效服務;已在5家企業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與358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供求推薦關系;與市人才市場及各縣區人才市場建立廣泛的合作基礎,互通信息,資源共享;積極走市場配置人才“多元化”發展的路子,為廣東東莞用人單位輸送各類人才122人,有效解決了畢業生就業難的突出矛盾;充分發揮培訓在市場就業過程中的導向作用,先后舉辦培訓班3期,有150多人參加了培訓。2月22日,積極組織226家企業、2萬多名求職人員參加秦州區2014年春季大型人力資源招聘洽談會,共提供財會、計算機、市場營銷、醫療衛生等就業崗位5000多個,簽訂意向性就業協議3800多人,會后回訪成功率達到80%以上。
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堅持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核心,積極建立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信訪“三位一體”的維權體系。截止6月底,共受理勞動監察案件27起,結案26起,結案率96%;專職勞動保障監察員共監察用人單位235戶,勞動合同簽訂率94.5%;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343萬元。(呂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