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外宣辦)走進現在的鐵爐村,街道兩邊的綠樹濃蔭中是錯落有致的白墻、青瓦、紅門的農宅,呈現出了綠水青山、農家小戶的自然田園風光,這一返樸歸真、清新自然的升格,其原動力主要來自近兩年開展的雙聯幫扶行動。
鐵爐村位于藉口鎮以西8公里處,現有農戶142戶628人,總耕地面積1461畝,是撤鄉并鎮前屬原鐵爐鄉政府所在地,有衛生院、鐵爐學區、農電所、農村合作銀行等鎮屬單位,主街道有店鋪89家,每逢農歷一、四、七日為逢集日,商貿業發展興旺。

雙聯行動實施以來,該村結合村情實際,通過幫扶單位的扶持和藉口鎮黨委、政府的指導支持,以“生活舒心、工作順心、服務暖心”為目標,確定了“村容美麗、基礎便利、產業多元、管理科學”的幫扶發展思路,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如今的鐵爐村已今非昔比。
雙聯行動中,村兩委班子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從村莊綜合整治入手,大力開展以綠化美化為主的村莊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在楯鐵公路和外環路兩側以及村莊主街道花壇、云臺觀景區栽植垂柳3000株,側柏4000株,油松2000株,龍爪槐60株,栽植金葉女貞、冬青6000余株300平方米,鋪設人行道6800平方米,襯砌排洪渠800米,清理清除臨建15戶300多平方米,改造危舊房98戶,粉刷墻面5571平方米,修砌圍墻209.5米,油漆門窗1069平方米。同時,制定了專門的垃圾回收制度,村上配有專門的清潔工和垃圾清理車輛,分類垃圾箱38個,建成了垃圾填埋場,實現了村內垃圾日產日清,專人到運。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不僅讓村里的群眾看到了幫扶的實效,也切生感受到了村莊正在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現在的鐵爐村村民不再為雨天找不到雨鞋煩惱了,每條巷道都已硬化,除少數幾戶人家外,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說起這些變化,村民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是雙聯行動這個好政策讓我們提前過上了好日子。的確,雙聯行動開展以來,該村在幫扶領導的親自過問下,加大了道路修繕及硬化力度,硬化村內道路2800米,硬化鐵爐村—龍頭山道路2000米,修繕農路8700米,通村道路和村莊道路硬化覆蓋率均達到100%;通過開展安全飲水和小型水利建設,完成安全飲水135戶,全村安全飲水入戶率達到94.4%;灌溉用水覆蓋率達到98%。修建梯田300畝,平整土地1100畝,修建河堤2600米。同時,以原村級陣地為基礎,改擴建集村兩委辦公室、群眾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村民文化活動廣場一處,配備健身器材,進一步豐富了群眾文化娛樂生活。
為提高農民家庭收入,該村按照村情和群眾意愿,大力發展果品蔬菜種植、小商品貿易和勞務產業,有效提高了村民經濟收入,加快了全村奔小康的步伐。雙聯行動中,該村結合鎮上的特色果品產業規劃,建成高標準優質蘋果園300畝、櫻桃300畝,并根據當前市場需求,種植大蒜200畝,目前大蒜種植已成為該村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來源。通過趕集日開展小商品貿易在該村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該村村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之一。每逢農歷一、四、七是該村傳統的逢集日,村民利用地理位置優越的條件,積極發展日用百貨、小吃等鎮型商貿業,進一步帶動了全村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同時,勞務產業也是村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近年來,該村加大了對農民的技術培訓,對閑置勞動力進行積極引導和有組織輸轉,大幅度提高了群眾收入,群眾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現在村上每年都要舉行2次勞務培訓,培訓外出務工農民150人次以上,年輸出務工人員100人以上。
現在的鐵爐村,農業基礎設施正加緊實施,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村民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4500元,比上一年增長12.5%,村民建設全面小康的積極性已被完全調動了起來,美麗鄉村的愿望和美好的生活愿景已實實在在的呈現在廣大群眾的面前。 (攝影:高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