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外宣辦)去年以來,秦州區全力推進政法、綜治、維穩工作,不斷深化平安秦州、法制秦州建設,著力破解熱點難點難題,全力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加強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進一步整合鄉鎮(街道)內設機構和派駐機構的職能,在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內設公共服務、信訪接待、矛盾聯調三個功能區,對群眾辦事、求助、投訴實行了集中辦公、集成服務;在各行政村建立社會服務管理站,內設民生代辦、法律咨詢等七個服務窗口,對群眾辦事求訴實行 “一站式”服務的同時,組建各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紅白喜事理事會等,發揮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作用;在各社區社會服務管理站,內設民政服務、信訪接待等六個服務窗口,對群眾辦事求訴實行“一廳式”受理、“一站式”服務。
目前,全區所有鄉鎮、街道建成了社會服務管理中心,41個社區全部建成了社會服務管理站,387個村建成了村社會服務管理站。
全面推行社區(村)網格化管理。以300戶至500戶一個網格,將城區41個社區劃分成258個網格,以每個村民小組為一個網格,將全區420個行政村和2個居民村委員會劃分成了853個網格,實行一個網格一名管理員、一名協管員、一名信息采集員“一格三員”和定人、定崗、定責、包片區“三定一包”責任制,推行網上排查登記、分流交辦、督辦點評、統計匯總和績效考核制,規范問題上報、案卷建立、任務指派、調查落實、處理反饋、結案歸檔六個環節的工作,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實行了精細化服務。目前,網格員以“三活”、“四清”、“五到家”為內容,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管理工作。
創新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模式。堅持“以房管人”,在全區推行了出租房屋“1533”服務管理模式。同時,堅持服務優先的原則,責成區直各相關單位相繼制定并上報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或相關服務優惠措施,對流動人口暫住證辦理、勞動保障等工作,制定了一些具體的服務措施和優惠政策,印制成冊,統一下發實施,推進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進程。截止目前,累計登記出租房屋11200戶、暫住人口90654人,累計核銷出租房屋2228戶、暫住人口59621人,現仍在正常出租房屋8972戶,暫住人口31033人,并將流動暫住人口、出租房屋信息全部錄入警綜信息平臺和綜治e通信息平臺,實行了動態服務管理。
全面落實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措施。對109名年內刑釋解教人員,通過落實責任田、個體經營等方式就業。對215名年內社區矯正人員,通過完善接納管理、解除矯正等制度,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全部落實了教育矯正措施。積極創建“優秀青少年維權崗”,落實“青少年違法犯罪社區預防計劃”,共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32個,完善法制教育基地17個,對273名閑散青少年、146名有嚴重不良行為青少年、15709名農村留守兒童全部落實了幫教、救助和管理措施。
加強“兩新組織”服務管理和護路護線工作。加強區非公黨工委和區社會組織黨工委建設,采取單獨建、派員建、聯合建、掛靠建的方式,鞏固擴大“兩新”組織黨團、群團組織,依法規范單位內部管理行為,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積極引導“兩新”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目前,在1527個非公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614個、共青團組織93個、工會組織106個、婦女組織80個;在164個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91個、共青團組織86個、工會組織4個、婦女組織14個。加強護路護線綜合治理,組織公安、交通、工信、文廣及部、省、市屬有關企業,定期不定期開展安全聯防工作,全區未發生涉及鐵路、公路、輸油氣管道和電力、電信、廣播電視設施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