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八個著力”的秦州實踐】之扶貧開發
惠農富民奔小康

2017年以來,秦州區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甘肅時“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以學習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為動力,緊盯全面小康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突出精準要求主攻扶貧攻堅,創新工作載體,破解瓶頸制約,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持之以恒開展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區呈現出經濟平穩增長、改革有序推進、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2017年計劃減貧1.86萬人,剩余貧困人口3.5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7.67%。計劃2019全區實現脫貧。

科學部署 強化責任 精準脫貧
近年來,秦州區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在整個扶貧工作中,秦州區不僅“擼起袖子加油干”,而且充分發揚“繡花”功夫,緊盯關鍵環節,強化攻堅舉措。在確定2017年全區脫貧攻堅要點時,秦州區提出:“緊盯一個目標,實現兩個確保,抓好八項工作,樹立十二大典型”的年度目標,并且號召舉全區之力,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緊盯一個目標”就是持續增加農民收入的核心目標。“實現兩個確保”,就是確保實現貧困人口穩步脫貧,確保實現貧困村穩定脫貧。“抓好八項工作”,就是切實制定脫貧時序,著力完成減貧任務;大力實施片帶扶貧開發,堅決補齊脫貧短板;全面落實政策措施,認真抓好扶貧項目建設;按照對象精準要求,切實抓好建檔立卡及大數據工作;扎實做好村級互助發展資金協會暨“雙助貸”工作,為群眾脫貧致富提供村級金融支持;積極做好雨露計劃培訓,提升農戶脫貧致富能力;深化實施“雙聯”行動,動員全社會開展幫扶工作;強化調研督查考評,全方位開展扶貧宣傳。“樹立十二大典型”,就是樹立產業增收脫貧典型;勞務輸出脫貧典型;易地搬遷脫貧典型;生態保護脫貧典型;教育保障脫貧典型;醫療保險救助脫貧典型;低保兜底脫貧典型;電商扶貧脫貧典型;舊村改造脫貧典型;金融扶貧脫貧典型;合作社帶動脫貧典型;科技文化脫貧典型。
同時,秦州區按照省、市關于對深度貧困村的相關要求,組織相關人員分四組利用十天時間采取聽取匯報、查閱資料、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區13個鎮的113個深度貧困村進村入戶開展了走訪調研,按照調研結果制定了《秦州區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區上將按照征求意見后修改完善的《秦州區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專題組織相關鎮和相關部門召開針對113個深度貧困村的項目庫對接會,細化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為全區113個深度貧困村順利脫貧奠定堅實基礎。

整合資源 攻堅克難 重點發力
2017年,秦州區緊盯脫貧攻堅重點難點,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幫扶力量重點向貧困村聚集、幫扶資源向貧困村配置。大力實施“百聯千扶萬幫”工程,調整優化幫扶力量結構和布局,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在目標任務、幫扶力量、資金項目、培訓資源“四個體現”。加大到戶幫扶工作力度,做到幫扶對象、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幫扶措施和幫扶效果“五個落實”。推行“六個一線工作法”,實行區四大組織領導聯系包抓鄉鎮街道工作制度,推行包鄉包村包戶包項目“四包”責任制,實現全區所有自然村幫扶全覆蓋。建立“1+X”幫扶機制,有效鏈接社會資源,大力引導社會各界開展社會扶貧,積極向貧困村和貧困群體幫辦實事、捐資捐物,扶貧濟困,貢獻力量,形成了全社會參與扶貧攻堅的良好氛圍。2017年上半年,社會扶貧資金總額達2435萬元。
堅持抓黨建促脫貧,切實發揮黨組織的引領發動、黨員干部的示范帶動和幫扶單位的合力推動作用。堅持“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加大貧困村農業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社黨組織組建力度,不斷拓展黨組織覆蓋面。著眼素質提升,大力開展干部能力素質鍛造行動和貧困村村黨組織書記集中輪訓行動,實施“能人書記”隊伍梯級培養工程,著眼人才引領,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對口幫扶行動,建立“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人才智力幫扶機制,選派84名科技人才到貧困村進行科技幫扶,推廣先進技術,培養實用人才,切實發揮科技人才在扶貧工作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截止今年9月份,完成村陣地建設30個、調整優化村級班子2個,完成鄉村干部培訓1742人次、農村實用人才培訓3367人次。
整合項目資金,對專項資金、行業資金、各類涉農資金、社會幫扶資金“拼盤”、“打捆”使用,形成聚集資金辦大事、連片開發上規模、輻射帶動大發展的扶貧開發機制,重點向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傾斜小交通、小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立了扶貧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庫,完成了2017年第一批專項扶貧資金項目計劃編制工作,涉及省級以上扶貧財專資金8824萬元。開展了全區涉農資金整合工作,共整合相關部門涉農資金8247萬元,其中扶貧財專資金4744萬元。2017年第一批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和涉農資金整合項目計劃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科技扶貧三大類15個子項目220個項目。截止第三季度末,已完成計劃任務的81.2%,完成硬化道路53公里、巷道硬化24.1萬平方米、砂化產業路134.5公里、廣場硬化2.738萬平方米,新修水渠(邊溝)8.6公里、排洪渠5735米、河堤3062米、橋涵6處、擋墻584米、過水路面15處,新建鄉村舞臺16處、蓄水池2個,種植蘋果168畝、花椒2182.2畝,實施貧困戶產業脫貧培訓210人、“兩后生”培訓400人。
抓互助協會發展,有效解資金短缺問題,截止目前,全區共注冊成立扶貧互助發展資金協會391個,在全區391個互助發展資金協會中,資金總量已達到23204.27萬元,其中財政資金8865萬元,會員交納會費 138.02萬元,收回占用費199.5萬元,天水市下拔秦州區第一批“雙助貸”資金14001.75萬元。目前入會農戶共24962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5680戶,累計發放借款16781.93萬元,占資金總額的73.39%。為農戶發展產業、貧困戶增收提供資金保障,有效緩解了貧困農戶發展生產資金短缺的難題。
加強內力 夯實基礎 補齊短板
在今年的扶貧工作中,秦州區抓住關鍵點,尋找突破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富民產業,因村施策、因戶施法,細化幫扶舉措,著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抓好“1+18”方案工作任務落實。集中解決水、電、路、房、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問題,破解瓶頸制約,夯實發展基礎。截止今年8月份,全區實現安全飲水100%全覆蓋、動力電100%全覆蓋,啟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2865戶13294人,建設安置點24個;新建村級電商服務點186個,其中貧困村42個、非貧困村144個,累計達到355個,開展電商培訓9期1264人次,其中已培訓貧困村人數534人次,占年任務的88%;全面維修加固C級危房、 D級危房992戶,目前已開工979戶,竣工848戶;實施省級“千村美麗”示范村建設3個、市區兩級示范村建設14個、整潔村建設50個。
大力發展林果、勞務、畜牧、蔬菜、中藥材五大主導富民產業產業,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截止今年9月,在貧困村完成三北防護林工程0.25萬畝、新植行道樹30.4公里、新發展經濟林1.48萬畝、林下種植0.15萬畝、林下養殖0.6萬頭只、果品收獲保險1.7萬畝;新發展畜禽飼養總量15.49萬頭只,占年任務95%;新發展蔬菜面積1.47萬畝、中藥材0.94萬畝、地膜玉米1.6萬畝、脫毒馬鈴薯2.66萬畝,各類農業經濟組織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6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2個;發展農家樂12個,帶動貧困人口脫貧比例達到18%(3820人);大力實施科技扶貧,全區建成農業科技示范基地2個、發展貧困村科技示范戶168戶,派出貧困村科技特派員84人,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64%,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8.24%。堅持把土地流轉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抓手,區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土地流轉專項獎補資金,扶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提升高勞動力綜合素質,增強扶貧成效造血功能,截至今年9月,完成各類技能培訓9260人次,勞務輸轉10.83萬人次,占全年總任務的97.22%,創勞務收入18.1135億元。大力發展貧困鄉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完成貧困村幼兒園建設和“全面改薄”項目,建設幼兒園3個,貧困家庭特惠政策落實率達到100%。截止今年9月份,全區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12%,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報銷2611人次991.96萬元,貧困人口提高優惠報銷54.33萬元,大病保險報銷159人次35.96萬元。實施精準扶貧“三戶一孤”人員大病救助保險全覆蓋項目,全區貧困人群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發放農村低保6033萬元,其中一、二類3817戶12081人4521萬元,三、四類5405戶21126人1313萬元;發放農村五保供養資金1358戶1429人498萬元,發放農村醫療救助698人448萬元,發放農村臨時救助384戶930人108萬元。

建設制度 加強督查 考評落實
為了有效引導廣大干部真扶貧、扶真貧,全力加快脫貧攻堅步伐,秦州區充分發揮考評督查“風向標”、“指揮棒”作用,健全完善獎懲激勵機制,加大監督問責力度,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各級黨組織書記成為認真履行抓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第一責任人職責,制定出臺了《全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考核評價機制,完善《全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區級報賬制操作規程》,進一步靠實各級各部門脫貧攻堅責任,建立區、鎮、村三級扶貧監督責任體系。健全完善正面激勵機制和懲戒問責機制,注重在精準扶貧工作一線培養干部、發現干部、選用干部,激勵干部在扶貧一線干事創業、成長成才。加強考評督查,探索建立多元化、立體式督查考核機制,成立專項督查組,采取重點督查、聯合督查、跟蹤督查、明察暗訪、隨機抽查等多種方式,對全區精準扶貧工作每月開展一次巡回督查。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大力開展16鄉鎮農業農村工作“大查大比”活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互查互比”活動,對工作進展緩慢、成效不明顯的鄉鎮進行跟蹤管理。靠嚴靠實區、鎮、村各級扶貧資金監管責任,層層簽訂責任書,層層傳導壓力,以嚴的紀律、嚴的措施保證各項扶貧資金高效使用。建立信息比對核查機制,充分發揮扶貧部門職能作用,協調公安、工商等18個行業部門,對有5萬元以上消費性小轎車、有商品房、有財政供養人員、注冊公司辦企業等不符合政策條件的貧困戶及時剔除出檔,確保貧困戶信息數據真實有效。整改扶貧審計疑似問題。對國家審計署駐蘭特派辦審計出的275條疑似問題進行了全面整改,對市審計局反饋的28744條審計疑點信息逐條排查核實,情況屬實的5045條(其中不需整改的3591條,需要整改的1454條),不屬實的23251條,查無此人的448條。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任務。對照《甘肅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突出問題整改方案》和《天水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突出問題整改方案》要求,秦州區還存在基礎工作不夠扎實、政策落實不夠精準、資金使用不夠規范、富民產業發育不足、幫扶工作不夠到位等7個方面31個突出問題,秦州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結合全區工作實際,制定下發了《秦州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突出問題整改方案》,層層細化分解任務,進一步靠實了工作責任。針對整改方案成立了督查組,深入鎮、村、戶及相關行業部門,對全區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督查,及時掌握整改落實的工作進度和成效,對思想認識不高、整改措施不力、整改進度緩慢的單位和個人,嚴格按照相關考核辦法和問責制度,嚴肅追責問責,確保了整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堅持不懈 多管齊下 確保脫貧
扶貧工作一直在路上。秦州區在下一步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將進一步深入實施“1234566”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推進行動計劃,落實“七個一批”清單式管理,按貧困村、貧困人口需求細化落實幫扶措施,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大力實施“百聯千扶萬幫”工程,縱深推進精準扶貧與雙聯行動深度融合,創新幫扶載體,提升幫扶實效,凝聚激發更大合力推進脫貧攻堅。認真落實省市“1+17”、“1+18”精準扶貧政策措施,規范使用管理中央、省、市、區各類扶貧資金,加大項目實施力度,有效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集體經濟、危房改造等工作為重點,下大力氣補齊退出各項指標短板,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突破瓶頸。加大資金投入,嚴格落實區級財政增列專項扶貧預算政策,整合各類扶貧資金,整體實施區域連片扶貧開發,重點推進西坡梁、古集梁、西漢水、秦牡楊4個貧困片帶建設。規范資金管理,加強扶貧資金監管,深入開展扶貧領域“兩查兩保”專項行動,規范互助發展資金協會暨“雙助貸”資金運行管理,切實發揮助推脫貧作用,確保資金規范運行。提升造血功能。實施貧困戶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強化貧困家庭實用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增強脫貧致富的動力。抓好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按照省、市、區發展壯大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方案要求,通過實施扶貧項目建設,推動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退出時具有相對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在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省級試點項目皂郊鎮店鎮村安排財政扶貧資金50萬元,在皂郊鎮馬家河村、關子鎮唐家山村等18個貧困村每村安排財政扶貧資金30萬元,專款用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確保示范帶動、補齊短板。抓好D級危房改造工作。積極督促各鎮按照年初制定的年度D級危房實施方案,采用倒排工期的方式方法,確保年內全面消除D級危房,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記者 劉曉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