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望了多年的巷道終于硬化了!”站在家門口新修好的水泥巷道上,秦州區中梁鎮楊家山村村民張忠孝高興地說,近三年內,楊家山村不僅路通了,飲水、住房問題也都解決了,而且還有了太陽能路燈和村文化廣場,村里發生了讓人欣喜的變化。
說起村里出現的這些新變化,村民們都說:“這一切都得益于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呀!”

坐落于秦州區北山半山腰、距市區約7公里的楊家山村轄楊家山和黑爺廟兩個自然村,全村共有176戶818人。10月17日,記者來到該村采訪。進入村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平坦的水泥路直通農戶家門口,新建的飲水點通進農戶庭院,村內文化廣場綠蔭環繞,村邊果園一眼望不到邊。
67歲的張忠孝告訴記者,過去村里通往外界的是條土路。那條路雨雪天根本沒法行走,而且不安全,更不利于運輸。另外,由于平均海拔較高,飲水也是該村的老大難問題。面對這兩大難題的困擾,村民們都沒多少心思發展產業,生產生活得不到提高。“全村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路修好,把自來水接入家里,如今這兩大愿望都實現了。看著村里的變化,咱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了。”
中梁鎮副鎮長高明明介紹說,自從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楊家山村主要依托全省美麗鄉村試點村建設項目,在修通通村公路的基礎上,還對村里約8300平方米的巷道進行了全面硬化,并修建青磚圍欄1600米,新建文化墻150米,新修護坡120米,改造水壩1處,新修水渠500米。同時對危房、破舊欄舍等進行了拆除,對危舊房和裸露外墻統一按照“白墻青瓦”的格調進行粉刷裝修,對主干道兩邊進行了綠化、亮化,新建了花壇,安裝了太陽能,對文化舞臺和場地均進行了改造。之外,還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等等。村民們的居住環境煥然一新,農民群眾幸福指數因此明顯提升。

“不僅如此,在村莊面貌得到改善的基礎上,我們實現了全鎮干部幫扶、果樹建園、產業道路硬化、科技培訓全覆蓋,大家的生產積極性更加高漲,咱們鎮的果品產業已呈現出規模化發展。不說別的,就是這個昔日貧困的楊家山村果園面積目前已達到85%以上,并被確立為‘全市雙聯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示范村’。如今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我們老百姓都堅信,未來生活會越來越美好。”中梁鎮副鎮長高明明充滿信心地說。(記者 張小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