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打探中國改革計劃細節的美國財長雅各布·盧15日一定不會失望,當天晚間,中國正式公布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意味著中國重大改革的路線圖已經浮出水面”,日本《讀賣新聞》網站稱,其中廢除備受爭議的勞教制度,以及改變計劃生育方針,放開單獨生子女家庭生二胎等內容備受關注。此前,中國股市周三的下跌被一些外媒當作“中國改革雷聲大雨點小”的證據,現在,“悲觀情緒已經消退”,路透社說,“改革若落實,中國將迎來翻天覆的變化”。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周五公布了全文。這份被稱為中國下一階段改革藍圖的文件主要精神已經在日前公布的會議公報中披露。該《決定》涉及一些重大富有爭議的問題,包括廢除勞教制度和“單獨二胎”政策在全國推廣等突破性措施。經濟體制方面,決定要求“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
“中國將放寬獨生子女政策”,這是美國《華爾街日報》相關報道的標題,也是外媒最關注的細節之一。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是此次三中全會的“重要決定”,計劃生育政策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強制實施,用來控制中國龐大的人口。在現行法律限制下,大多數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如果父母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則可以生二胎。盡管一直有傳聞政府會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但是中國官員一再強調,計劃生育政策仍然是必要的,人口過多或對國家發展構成威脅。與此同時,人口普查官員今年早些時候曾警告稱,經過30年經濟增長,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已開始萎縮。
“勞動教養制度的廢止”則是另外一個熱門話題。《每日電訊報》稱,勞教制度主要用來處罰輕微犯罪分子,但是卻因被貪腐官員用來懲罰告密者而廣受詬病。許多人沒有定罪就被送入勞教所,接受最高期限為4年的勞動教養。中國決定完善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和矯正法律,健全社區矯正制度,與此同時,中國也“逐步減少適用死刑罪名”。
“再見,勞教營!”德國《明鏡》周刊網站頭條15日報道稱,中國共產黨開始行動,這是中國“改善人權和法律”一系列措施中的幾個例子,共產黨正在“循序漸進”改革。美國《紐約時報》的評論文章稱,中國政府關于放松計劃生育政策和廢止勞教制度的政策變動,是事關中國民生的兩項重要改革。
“俄羅斯之聲”15日則關注另一個話題——“新政策:中國農民或不再被趕出土地”。文章稱,中國的改革計劃要把城市和農村的土地結合成一個市場。可以讓城市和鄉村居民權利平等,為商界創造公平的競爭條件。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別爾格爾表示,政府在土地問題上行動相當謹慎。因為他們明白,如果引入土地私有權,那么將很快形成一個實力雄厚的頂層,他們將購買所有對中國經濟來說異常珍貴的耕地資源。這個頂層不僅將控制農用地,還將掌握整個國家。很多人將破產,政府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出現這種局面。俄羅斯的經驗證明,出現這種局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當時,從社會所有制向私人所有制過渡引發極端的社會問題,出現了一些寡頭。最終,這些寡頭獲得巨大的實力,有時,甚至可以對國家決策施加直接的影響。
實際上,15日公布的決定有大量值得關注的細節。路透社稱,《人民日報》援引參與決定起草和修改的親身參與者——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的話稱,該決定有2萬多字,涵蓋15個領域、60個具體任務,每一句話的內涵十分豐富,落實下去都會使該領域的體制機制發生重大變化。英國《金融時報》稱,詳細政策需要政府各部門的付諸實踐,但是單從藍圖看,這幾乎是中國共產黨10年以來最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華盛頓郵報》稱,這很有可能是中國近20年來最大的經濟改革政策,國家媒體已經將其和1978年的改革相提并論。【環球時報駐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孫微 青木 陶短房 盧昊 環球時報記者 鄭一真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