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俄印已設立 日本正在籌建
國家安全委員會已經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標準配置。記者檢索發現,美國是最早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國家,目前約有20余個國家擁有同名或者類似機構,為國家安全服務。
媒體盤點美國、俄羅斯、印度等5個主要國家的國安委,發現成員全部匯集外交、國防、情報高官,國安委主席也均由一把手掛帥。□據《法制晚報》
美國
名稱:國家安全委員會
主席:總統
成立時間:1947年
人員組成: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能源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中央情報局局長等
側重統籌謀劃 重大事件都經手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王鴻剛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側重于統籌謀劃和指揮協調,需要處理的以對外事務居多,但是同時也要協調國內外的大局,對美國利益有重要影響的事務都要經過該機構來協調處理,有一定戰略影響和突發的重大事件也都要經過該機構之手。
“幾乎很難想到哪些重大事件不經過它的手。”王鴻剛說,伊核問題、“9·11”事件以及對華政策處理都要由國安委來決策。
王鴻剛介紹說,美國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以二戰時期的諸多問題作為大背景的,當時需要這樣一個機構去統籌和協調并作出決策。近年來,該委員會的決策過程中的形式主義的部分(如會議時間、地點、參與者等)越來越淡化,但在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決策中的地位卻越來越重要。
國家安全委員會能很好地協調各個部門,是國家外交政策制定的不二選擇。國家安全顧問由總統親自挑選,一般為總統的親信,不需要受國會的批準。
印度
名稱:國家安全委員會
主席:總理
成立時間:1998年
人員組成:國家安全顧問、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內政部長、財政部長等
挫敗黑客攻擊 各領域作用日益凸顯
印度自建國到國安委成立之前,其國家安全決策機制并不完善。印度的輿論稱,缺乏整體和長期的國家安全決策是印度獨立后半個世紀內的一大失誤,國家安全決策不能完全解決突發的威脅和緊急事件。這也促使印度在1998年決定建立一個全面的國家安全決策機制。
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后,對印度的核試驗進行了全面的評估與規劃,并對如何處理中印關系以及是否向伊拉克派兵等問題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周詳的考慮。這不但有利于印度國內政局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也提高了印度在國際上的地位。
在進入21世紀之后,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各個領域都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如在2010年印度舉辦英聯邦運動會期間,印度的幾個政府網站和國內許多網站都遭到黑客的不斷襲擊,然而,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領導下,印度迅速成立網絡專家組,挫敗了所有的黑客攻擊。
英國
名稱:國家安全委員會
主席:首相
成立時間:2010年
人員組成:副首相、財政大臣、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國土大臣、防務大臣、軍事和情報機構負責人等
應對自然災害 處理潛在威脅
英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主要應對國內自然災害、恐怖主義威脅等。早在2007年7月3日倫敦汽車炸彈襲擊陰謀和格拉斯哥機場襲擊事件的所有主要嫌疑人都已經緝拿歸案時,英國當時新上任的首相布朗就宣布,將設立一個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機構,以更好地應對潛在威脅。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的傅小強告訴記者,該機構在幫助英國政府應對北愛爾蘭問題上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俄羅斯
名稱:聯邦安全會議
主席:總統
成立時間:1992年
人員組成:總理、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對外情報局局長、聯邦安全局局長等
向總統提建議 會議采取多數通過原則
聯邦安全會議是俄羅斯安全方面的最高決策機構,主要任務在于承辦國家安全的相關文件,為總統決定國安事務的方針,由總統召集幾位重要的部會首長參與,將各部的意見整合成統一的國家安全政策。
例行性的會議由擔任主席的總統來主持,至少每個月進行一次。會議采取簡單的多數通過原則,其決定由總統頒布命令后直接生效。聯邦安全會議在一些重要的外交政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2年9月成立之初,在聯邦安全會議對俄政府在南千島群島問題上的讓步表示抗議后,葉利欽取消了訪問日本的計劃。
日本
名稱: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主席:首相
成立時間:籌備中
人員組成:外相、防衛相和內閣官房長官等
常設“四大臣會議” 專設中朝部門
日本正在籌備成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負責統籌日本的外交與安全政策,目的是為了能夠迅速決定外交及安全保障政策,常設由首相、內閣官房長官、外相、防衛相組成的“四大臣會議”;在內閣官房(相當于中國的國務院辦公廳)新設“國家安全保障局”。
該機構的工作方式是在各個主要省廳設立情報聯絡官,起到對首相日常化、制度化提供情報的作用,打破日本以往行政體制、決策機制的局限。
有分析稱,安倍此舉的根本目的是加強首相的一元化領導,提高日本決策機制的速度和效率。
大約有60名工作人員負責具體的事務,按照工作內容分屬“戰略”、“情報”、“同盟國家·友好國”三大部分,按照地域分屬“中國·朝鮮”、“其他地區”等部門。
【專家觀點】
一國若動兵
多由國安委拍板
軍事評論員宋忠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從各國情況來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一個國家處理安全的最高權力機構,通常由該國的行政一把手掛帥,政府核心領導者參與其中,組成最高議事機構。
對于各國來說,無論是對外戰爭還是反恐或者其他軍事行動,通常都是由國家安全委員會來決策,然后通知軍方執行。例如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凡是美國要對外用兵,比如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都需要該機構來進行協商,最后作出決策,再通知軍方來執行具體決策。2008年,俄羅斯對格魯吉亞開戰,也是由俄羅斯的聯邦安全會議拍板決定,最后軍方才能執行。
英國不斷地配合美國參與到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等行動中,雖然只作為配角,也需要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授權,才可以派兵。
宋忠平表示,一個國家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之類的機構是該國家的內部事務,每個國家都需要把自己的國家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和核心位置,需要有對周邊安全環境的判斷和掌控。
傅小強介紹,目前國家安全問題錯綜復雜,各國雖有自己的情報和安全機構,但是也需要跨部門的協調,以應對重要問題和突發情況并快速作出決策。如果遇到問題讓各部門分開上報,速度就太慢了,而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樣的機構會更高效。從另一個角度講,它不代表任何機構的利益和偏見,避免了從部門利益出發,這樣可以客觀體現國家利益。
(現代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