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推動天水經濟邁上新臺階
——訪中共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春
2004年是天水市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質量和效益最好的年份。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銜接“十一五”計劃,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態勢的關鍵一年。為推動天水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健康、平穩、協調發展,天水市于2005年1月17日召開了市委第四屆六次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就有關主要會議內容,記者采訪了省人大代表、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春。
記者:2005年天水市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什么﹖
趙春:全市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游富市、科教興市發展方針,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全力加強項目建設,深化各項改革,大力推進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以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記者:去年天水市經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那么你如何看待2005年的整體形勢﹖
趙春:形勢越好,越要保持冷靜頭腦。分析形勢,把握大局,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和加快發展的緊迫感,把抓緊抓好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具體把握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加大企業改革力度,切實解決好企業發展內在動力問題,抓好結構調整的工作主線,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要立足優勢,緊貼市場,抓住國家支持老工業基地改造和制造業信息化工程試點的機遇,進一步加強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科技進步,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培養和開發名牌產品,集中實施“10強50戶”工程。要毫不動搖地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作為推進發展的主攻方向,放手、放開、放寬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二是突出農民增收的目的,加大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要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把推進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扶持發展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三是突出項目建設的核心地位,進一步夯實加快發展的基礎。各級黨政組織和領導干部要進一步提高對項目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真正堅持發展以經濟工作為中心,經濟工作以項目建設為中心,項目建設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項目拉動經濟增長,增強發展后勁。要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的領域,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四是優化投資環境,下大力氣解決影響發展的環境問題。重點是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理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和綜合執法工作程序,定期組織開展發展環境專項督查;五是突出協調發展的目標要求,努力推動社會事業上新臺階。
記者:構建和諧社會,保持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基礎,天水市將如何解決社會穩定這一問題﹖
趙春:我們將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扎扎實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要緊密結合我市老工業基地改造、經濟結構調整,把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旅游和社區服務為重點的第三產業、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作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加大財政和社會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二是著力解決好貧困地區和困難群體的實際問題。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做好救災撫恤、低保等工作。從幫助群眾解決現實困難人手,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三是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全面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信訪工作,切實解決矛盾糾紛;四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繼續推行村務、廠務、鄉鎮政務公開,落實村民自治制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
記者:所有的工作都離不開黨的領導,你們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黨的執政能力﹖
趙春:最近全黨提出在黨內全面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我們要全力以赴搞好這項活動,全面提高執政能力建設,做到:一、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正確的政績觀必須體現在改革發展的各項工作中,體現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體現在為全市人民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上。二、要加強科學民主決策,提高駕御市場經濟的能力。要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決策機制,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三、要確實轉變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各級干部要認真落實“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牢記“兩個務必”,自覺端正思想、工作、領導、生活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從源頭上防止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