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蔬只有天上來 天水3種“航天菜”通過國家級專家鑒定
本報天水訊(記者李天倫)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是我國西部第一個航天育種基地,來這里落戶的農作物都有著不尋常的經歷,那就是其種子曾在太空遨游過。近日,該基地“航豇2號”豇豆、“航椒3號”辣椒、“航遺2號”番茄3種航天新品種蔬菜成功通過國家級專家鑒定。天水系列“航天菜”的成功培育,不僅標志著我省航天育種技術邁向了新的高度,也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展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此次組織鑒定的3種“航天菜”是將種子搭載我國“神州三號”飛船、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后,經太空誘變、地面日光溫室加代培養、分子標記檢測等高科技手段相結合多次選育出的新品種蔬菜,具有早熟、豐產、適應性廣、有效成分含量高等諸多特性。記者在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見到,“航豇2號”豇豆每株結莢20條左右,莢長平均在90厘米,最長可達1.1米以上。
專家介紹,“航豇2號”豇豆可以出現3到5次結莢高峰期,在全國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3000公斤,比普通豇豆增產20%—45%,且鈣含量提高14.3%;“航椒3號”辣椒和“航遺2號”番茄不僅營養成分普遍提高,而且平均畝產分別比當地主栽品種增產13%和25%,其成熟期也較當地主栽品種提早12天到20天。
專家還介紹說,“航遺2號”番茄在常溫下一個月不腐爛。為此,由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徐福祥,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宏鑫等7人組成的專家鑒定團認為,“航豇2號”豇豆在航天技術選育的品種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椒3號”辣椒、“航遺2號”番茄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利用航天技術發展農業,是當今世界農業領域中最尖端的科學技術課題之一。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3個國家擁有返回式衛星技術,并利用該技術開展這個領域的研究。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從200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將蔬菜、果品、牧草、小麥、花卉等7大類140多個優良品種先后經航天搭載開始選育,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其中,“航遺1號”黃瓜已于2003年7月通過了國家級鑒定驗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了省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農業新品種發明專利。目前,“航遺1號”黃瓜在我省、陜西、北京、廣州等省市推廣面積超過2萬畝,經濟效益明顯,社會反響強烈。據了解,在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不久還將有4個新品種提交科技部門鑒定,一大批品種正在選育階段,一個新興的“航天育種城”正在天水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