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麥積區元龍鎮上崖村的村民,一直生活在大山的褶皺里,去年后半年至今,這個村一下子買了40多輛農用三輪車。農民們駕車跑在新修的通鄉公路上,臉上掛滿了燦爛的笑容。往年他們運不出去的蘋果只好喂豬,而今年他們通過新修的公路把蘋果拉到集市上,賣出了好價錢。
“把增加農民就業的路子送到家門口,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子修到家門口,把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路子通到家門口”,上崖村讓人難以想象的變化,得益于天水市實施的農村通達公路建設工程。這項旨在解決農民行路難、農產品運輸難、農村經濟騰飛起步難的工程,去年全市共完成村與村、鄉與村的農村通達公路238條,使各村莊、各鄉鎮的經濟迅速融入到一個更大的循環中。
近年來,天水市加大對農村路、水、電、學、醫等方面的投入,給農民帶來了實惠。
天水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在投資上大幅度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努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以農村通達公路建設工程為例,天水市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200萬元,對今年開工的通鄉通村公路分別給予每公里3萬元和2萬元的補助,推動了通達工程的建設。
給農民帶來深刻變化的還有“水”。
記者來到大山深處的秦州區汪川鎮黃柏村,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再也不用到幾公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了,擰開新裝的水龍頭,自來水瞬間就注滿了水缸。如今,像黃柏村農民一樣,秦州區已經有近6萬農民徹底告別吃水難,用上了自來水。
近年來,天水市各縣區采取“國家幫、區上助、農民出勞力”的辦法,解決農村群眾飲水困難。在2002年開始實施的人飲解困項目集中供水工程建設中,天水市水利部門按照水源條件科學合理地選擇工程形式,堅持集中聯片、整村推進的原則,整鄉鎮、整村戶全面規劃,一次解決問題,農民基本告別了喝苦咸水的歷史。
天水農村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玻埃埃茨辏渖娇h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玻埃埃的晷滦娃r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截至2004年12月底,全縣收繳合作醫療農戶自籌資金328萬多元,參合農戶7.4萬戶,32.8萬人,參合率占農業總人口的85.7%。
參合群眾的醫藥費從2005年1月份開始啟動報銷,截至目前,累計為參合群眾510人共報銷醫藥費18.5萬元。
天水市還瞄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增加投入。記者從麥積區了解到,該區一方面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另一方面繼續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麥積區全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今年麥積區投入資金2億元,共新建、續建農業項目12個,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特色農業以及農副產品加工業。
天水市實施世行貸款,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可喜變化,也給抓農業務須抓基礎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世行貸款實施6年來,總投資4.42億元的項目,幾乎涵蓋了天水市農村的各個領域,涉及2區5縣77個鄉鎮759個村的扶貧項目戶73570戶35萬多人。項目的實施,促進了全市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加快了農村脫貧致富的步伐。如目前已在秦州區全面推廣的雙孢菇種植業,已成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支柱產業的養牛業,都是從世行貸款項目的實施開始的。
數據表明,世行貸款實施以來,天水市農民人均產糧由217.27公斤增至306公斤,人均年純收入由784.72元增至11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