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78萬畝公益林納入補償范圍
1月9日,全市重點生態公益林建設啟動會議在甘谷縣召開。從2004年開始,我市每年將獲得一千多萬元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這標志著長期以來我市森林生態效益被無償使用的歷史正式結束,我市重點國家公益林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將長期得到國家補償。
副市長張國華出席會議并講話。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安排,對重點公益林管護者發生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支出給予一定補助的專項資金。它的補償范圍是國家林業局公布的重點公益林林地中的有林地和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疏林地、灌木林地、灌叢地。中央補償基金補助標準為每年每畝5元,其中4.5元用于補償性支出,用于重點公益林專職管護人員的勞務費以及管護區內的補植苗木費、林木撫育費和基礎設施建設費等。0.5元由省上統一安排,用于森林防火等公共管護支出,
據了解,從2004年起,中央先期拿出20億元,對全國4億畝重點公益林進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我市納入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范圍的第一批國家重點公益林278萬畝,中央于去年12月份一次性撥付2004、2005兩年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性支出2502萬元。
張國華在講話中指出,啟動和實施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是我市林業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標志著以公共財政為主體的投資機制已正式建立。張國華要求,要充分認識啟動公益林補償基金的重大意義,明確補助范圍,嚴格按國家政策兌現補償資金,確保資金?顚S谩R⒔∪{動各方面積極性的長效機制,發揮林業部門的職能作用,組建專職護林隊伍,落實管護責任制度和報酬,提高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