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天水>>正文 |
打造西部最佳宜居環境城市——就“十一五”規劃訪市建設局局長趙建強 |
(2006-2-13 10:57:57) 有位讀者讀過此文 來源:天水日報 張娟 打印本頁 |
|
|
“‘十一五’期間,要力爭將我市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隴東南特色鮮明的中心城市和西部最佳宜居環境城市。”近日,市建設局局長趙建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豪情滿懷地說。 “我們將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全面實施城鎮經營戰略,構筑以城市中心區為龍頭、東西向城鎮帶為主體、南北兩翼城鎮為支撐的城鎮空間布局體系,建設以兩區為中心、縣城為骨干、建制鎮為基礎的城鎮結構層次體系,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合理配置城鎮資源,推動城鎮協調發展。” 趙建強說,中心城區建設將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名城保護三大主題,開展爭創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三項爭創活動,加快甘泉片區、社棠片區、橋南片區、七里墩片區、二十里鋪片區和天水郡片區的發展,形成兩區相向、東西延伸、南北擴展的發展態勢。秦州區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為重點,加強名城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和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服務功能。麥積區以橋南新區開發和渭北舊城改造為重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城市框架。 五個縣城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適應現代化城市功能的基礎設施體系,不斷提升壯大縣城產業,加快城市化發展,力爭“十一五”期間,有條件的縣撤縣設市。小城鎮建設將依托天寶高速、天定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沿線小城鎮鄉鎮企業發展,培育各鄉鎮特色化產業,形成特色化城鎮;在渭河川道、隴海鐵路沿線構建市域內自東向西,以特色化產業鏈條為紐帶聯結的包括東岔、花牛、關子、新興、洛門等23個建制鎮組成的城鎮帶,成為我市城鎮體系的主體,帶動兩翼其它建制鎮加快發展。通過努力,力爭“十一五”期間城鎮化的速度達到年均增長1.1-1.3%,城鎮人口達到130萬人左右,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城市集中供熱能力達到840萬平方米,城市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800噸,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城市綜合供水能力達到35萬噸/日,城區燃氣普及率達到80%。 未來五年,還將進一步改善城鎮生態環境,建設以“山水城市”為特色的城市生態系統,把藉河、渭河兩岸建成集人居、旅游、文化于一體的城市景觀帶,力爭把我市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西部最佳宜居環境城市。到“十一五”末,市區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平方米。 名城保護方面,將加強對天水古城整體歷史環境、重點歷史街區和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制止建設性破壞,適當降低老城區人口密度,搬遷占用文物古跡的機關單位,完善古城基礎設施,整治歷史街區,使天水古城傳統風貌和格局在基礎設施改造建設的同時得到延續和發揚。 |
|
|
|
|
|
|
|
|
|
|
|
|
|
|
|
|
相 關 新 聞 |
|
相 關 專 題 |
|
|
|
新 聞 評 論 |
請注意: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2、天水在線擁有管理筆名和留言的一切權力。
3、您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表的言論,天水在線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