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6年7月2日下午4:30
地點:天水迎賓館酒樓2樓

2006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
新聞發布會發布詞
中共天水市委副書記
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組委會主任
杜松奇
(2006年7月2日)

各位來賓、同志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06(丙戌)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將于7月3日在“羲皇故里”天水市隆重舉行。今天下午,節會組委會在這里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通報情況。在此,我謹代表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及節會組委會向光臨盛會的國內和海外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對大家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持和關注表示誠摯的謝意!下面我向大家簡要通報天水市的基本情況和本次節會的有關情況。
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渭河、西漢水上游,秦嶺山脈西段,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天水作為“隴上江南”,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694年的建城史,1992年,江澤民同志視察天水時欣然揮毫題詞“羲皇故里”。由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國早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等構成的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廣泛,特色顯著,異彩紛呈,是中國西北的文化旅游勝地之一。位于市區西關的伏羲廟,是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氏的場所。在秦安縣境內發掘的大地灣遺址,因規模之大、遺物之豐富、研究價值之高,在我國目前新石器時代考古中較為罕見,被評為我國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位于市區東南50公里處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是1982年國務院公布的全國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又被中央文明辦、國家建設部、旅游局命名為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區。景區內的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素有“東方雕塑館”美譽。
天水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最具西北風情的西部歷史名城,是“三皇”之首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伏羲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有關伏羲的事跡在歷代史籍中有較多記載,最早見于先秦典籍《尚書》和《易經》等書。唐代歷史學家司馬貞的《補史記·三皇本記》中對伏羲的貢獻和功績進行了高度概括,對伏羲文化的內涵作了清晰的描述。
作為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創始人,伏羲結網罟,教民以佃以獵,使原始先民由自然采集生活轉變到農耕和狩獵時代;造書契,代結繩之政,實現了中華民族認識的大飛躍,開起了中華文字的起源;制嫁娶,以儷皮為禮,使人類由原始群婚雜居向夫妻家庭制度轉移;立九部,設六佐,實現了人類社會最初的社會管理制度改革,開始了社會分工;作歷度,定節氣,總結了人們對自然的最初認識,形成了四季八節的中國歷法基石;制琴瑟,做樂曲,使中國禮樂之邦文明初露;畫八卦,立占筮之法,形成了中華哲學發展衍變的一條文化主脈。伏羲的這些偉大創舉充滿了創造精神,作為“有圣德”的民族領袖和創世英雄,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天水是以伏羲為代表的中華先民長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內及周圍分布著眾多與伏羲、女媧有關的人文遺址、遺跡。有距今8300——48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大地灣遺址、師趙村遺址等一批先民生產生活的古遺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間,專用于伏羲祭祀,全國現存最大的祭祀廟宇—伏羲廟;有伏羲演畫八卦的卦臺山;有女媧祠、羲皇故里磚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遺跡;有風溝、風谷、風臺等與伏羲“風姓”有關的地名,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人文遺址和實物,充分論證了伏羲畫八卦、結網罟、取火種、興嫁娶、制歷法、創樂器、造書契等發明創造的功績,印證了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記》、南宋羅泌《路史》等古籍中有關伏羲生于成紀、長于成紀的論述,進一步證明天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歷史記載和歷史考證表明,伏羲氏族發源于渭河上游的天水一帶,繁衍于黃河中下游及中國的西北、中原、西南、東北等更為廣大的地區,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伏羲氏族活動的足跡,不僅是漢族的人文始祖,而且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各族人民對伏羲的崇敬和禮贊成為一種特色鮮明的文化現象,作為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伏羲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兼容并包、生生不息、與時俱進的特點,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品質,是聯系全球中華兒女的文化紐帶,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不竭源泉,也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強大支柱。
天水市歷屆黨委、政府都十分重視伏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開發,把它作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實施旅游富市戰略的重要工作來抓。1988年,天水市恢復公祭伏羲大典,此后,每年舉辦一屆伏羲文化旅游節。伏羲文化旅游節成為甘肅省重要文化節會,成為天水市對外文化交流的龍頭品牌。目前,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已成為獨具特色、蜚聲海內外的重大節會之一,越來越受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廣泛關注,天水也成為世界華人尋根祭祖的圣地。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同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被國際節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入選“2005年度中國節慶50強”,天水市榮膺“2005年度中國十大節慶城市”稱號。特別是1992年,江澤民同志“羲皇故里”的題詞,極大地激發了天水人民弘揚伏羲文化,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和信心。天水市委、市政府確立了“以伏羲文化為龍頭,加快發展旅游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全新思路,建立了研究、發掘伏羲文化的有關機構,成立了全國性的社團——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先后召開了四次國際性伏羲文化研討會,與國家“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和甘肅省共同建設“中華文化始祖園”,加強對伏羲文化遺址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建設。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天水作為“羲皇故里”,已成為拜謁“人文始祖”伏羲的圣地,伏羲文化的研究開發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路,產生了一批重要的學術成果,天水已逐漸成為全國研究伏羲文化的中心。
天水公祭伏羲歷史悠久,自古就有民間祭祀伏羲和官方祭祀伏羲的習俗。自春秋時期秦文公用三牢之禮祭祀伏羲至今,天水已有近兩千多年祭祀伏羲的歷史,形成了內涵豐富、形制獨特的伏羲祭祀文化。公祭伏羲大典因嚴謹的祭祀程序,莊嚴肅穆的氛圍,獨特的民俗展示,在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太昊伏羲祭典已榮列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公祭伏羲大典,是四海華人同祭人文始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海內外華人聯絡與交流,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的一次盛會。舉辦伏羲公祭活動,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特色文化大省的重要舉措,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天水市以舉辦特色節會為載體,弘揚優秀歷史文化,擴大對外開放,經濟社會發展顯示出勃勃生機。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一大批項目落戶天水。美麗的天水正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06年(丙戌)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于7月3日上午在我市舉行,同期,還將舉辦2006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本次節會以“弘揚伏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展示隴右文明、建設和諧天水”為宗旨,組織開展富有特色的文體、旅游、商務、會展等活動。今年的節會主要有五大內容:一是公祭伏羲大典,屆時,國家領導人、國家有關部委領導、省四大組織領導以及其他兄弟省、市黨政、旅游、文化、經貿界代表、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各社團代表、國內外新聞媒體的官員、記者將參加祭祀活動;二是展示以天水為主的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舉辦隴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演)、杜甫秦州詩(意)書畫作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2006年工作會議暨全國百名畫家采風活動、作品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動;三是召開甘肅省學術年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進行高層次學術交流;四是舉辦中國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會、“絲綢之路”區域旅游經濟合作發展論壇等旅游活動;五是舉辦隴東南名、優、特、新工農業、旅游商品展,開展人才與勞務交流、項目洽談、技術開發等商貿活動。通過上述活動,全面展示甘肅及天水的發展優勢和潛力,促進東西部交流與合作。
為確保2006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的成功舉辦,天水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節會組委會,總抓這項工作。為了動員全市各界積極支持和參與節會籌備工作,組委會動員全市人民以扎實有效的工作作風、熱情好客的誠懇態度、優質高效的服務態度、整潔優美的城市形象向全省各代表團、各兄弟友好城市和光臨這次盛會的各界朋友展示“羲皇故里”天水的名城風采,展示天水人民積極進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風貌。
目前各項工作已全部就緒。預計出席2006年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的有,國家領導人、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甘肅省四大組織和有關廳局、市州領導,國內外從事伏羲文化研究的知名專家、學者和文化名人,天水友好城市、對口幫扶城市、經濟協作城市的黨政領導、經貿代表,港、澳、臺地區以及國外文化、經貿、旅游、民間社團組織,中央和各省、市新聞媒體的記者共約5000人。
新聞界的朋友們,誠摯地歡迎你們光臨“羲皇故里”天水,感悟伏羲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公祭大典的莊嚴與肅穆,了解美麗的天水,希望你們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天水發展,多來天水采訪報道,讓全國和世界了解天水,讓我們共同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進中華民族的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貢獻力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新聞界朋友的關注下,2006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和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一定能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天水] 2006年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新聞通稿 2006-5-20 10:2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