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天水在線 攝影:天水在線
“三陽開泰,萬里春光”。在人文始祖伏羲象天法地、始畫八卦的甘肅省天水市三陽川卦臺山下,坐落著天水市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如同始祖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遠古先民理性思維的閘門,將困苦中掙扎的人們送上幸福的彼岸一樣,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也使地處西北、靠天吃飯的天水傳統農業煥發出現代農業的勃勃生機。
創建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是天水市委、市政府為實施“科教興市”戰略,提升全市農業科技水平,加速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而作出的重大舉措。園區于2002年7月2日開工建設,一期已開發完成西北優化型節能日光溫室一百九十六座,七連棟全自動溫室四座,九連棟全自動溫室兩座,八連棟和十一連棟鋼塑結構中棚各一座,菌類生產、繁育、加工廠兩個,一千五百噸球根花卉種球儲藏氣調庫一座,生態溫室養殖場一個,百畝優質示范果園一處,集餐飲、垂釣、洗浴、觀光、休閑和娛樂為一體的亞熱帶生態植物園一處,總面積1000多畝。
以高起點規劃,政策激勵引導,市場化運作,高效運轉的建設理念,使園區僅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就完成了由開始建設到全面生產,從開始創業到規范運營的全過程,顯示出無窮活力。目前,完善配套的水、電、路、暖、話網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技術培訓、質量檢測、信息交流、組織培養、胚胎移植等五大技術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務;良好的發展環境,調動了企業入園的積極性,一批實力強、信譽好、品牌優的龍頭企業進駐園區;航天育種,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節水灌溉,日光溫棚水果蔬菜反季節栽培,高檔盆花栽培,容器育苗,組培快繁等三十多項新技術在園區內實施,500多個國內外優良品種被引進示范推廣,園區已經具備了科技示范、技術創新、輻射帶動、信息交流、技術培訓和旅游觀光六大功能。
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發展方式,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從規劃建設開始,就進行了機制創新。他們打破傳統的小農經營模式,建立起一套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運行機制。在建設、投資、管理、技術支撐等多方面進行體制與機制創新,改變過去那種完全由政府立項、政府建設、政府管理的發展模式,建立起“政府導向、法人投資、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新型體制,先后制定和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以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吸引企業。“綠鵬”、“潔通”、“眾興菌業”、“三陽花木”、“星辰”、“利東養殖”等一批入園企業先后投入建設資金8000多萬元,不僅使園區的發展突飛猛進,也避免了某些地方出現的政府大包大攬,園區只是中看不中用的盆景工程的現象。

航天育種基地沙培種出紫辣椒(配圖:天水在線)
作為農業高新技術園區,不斷提升科技含量,充分發揮科技人才的作用是必備。為此,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積極實施“借腦”工程,為園區搭建技術支撐。他們積極促進入園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行聯合協作,發展產學研聯合體。他們與中科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在園區建立了中國西部第一個航天育種基地,對蔬菜、瓜果、糧食、油料、牧草、花卉、中藥材等7大類200多種作物進行品種選育和試驗示范,現在已有8個品種通過了相關部門的鑒定驗收,其中3個品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個品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航遺1號”黃瓜新品種被中科院推薦為全國科技發明獎候選項目。園區首創的沙培法培育的番茄樹,栽培水平位居全國一流,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在番茄、彩椒、西瓜、甜瓜等十三個品種上示范成功。番茄、彩椒反季節栽培和一年三茬的西瓜、甜瓜栽培技術,帶動西北農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優化型節能日光溫室栽培技術,經受了2002年冬季歷史上少有的低溫災害影響,實現了茄果類蔬菜正常生產。普通塑料大棚蔬菜春提早、秋延后技術,使所產蔬菜春天提早上市一至兩個月,秋季延后五十天左右。連棟溫室盆花及球根花卉鮮切花生產、種球繁育、綠化樹種容器育苗技術,都取得了顯著的科技示范效果和經濟效益。
目前,園區已開發生產的航天育種、花卉、食用菌、果蔬、畜牧等“龍果”、“羲皇”、“羲航”、“一品紅”系列品牌產品,各有特色、各領風騷、品牌經營的路子越走越寬。在第六屆全國花卉博覽會上,園區花卉共獲得金、銀、銅8個獎項,為天水市和甘肅省贏得了巨大榮譽。

航天育種的特形葫蘆長廊(配圖:天水在線)
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已經成為天水乃至隴東地區農業新技術、新產品的“輻射源”,不斷有農民入園參觀學習。僅雙孢菇等食用菌一項產業,就帶動了三市八縣區數十鄉的農民,發展雙孢菇生產近100萬平方米,農民戶均增收5000多元。園區還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來園區考察教學、示范培訓,提供最新的技術信息。堅持從“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的思路出發,天水市委市政府把產業化經營作為推動、提升高效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依托入園企業的帶動,正在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化格局。“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園區的輻射帶動效應越來越明顯。
“創一流環境、建一流園區”。幾年來,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發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西部航天(太空)育種基地”、“國家級旅游示范點”、“中國農業大學教育實習基地”、“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業示范推廣基地”、“甘肅省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培訓基地”、“甘肅省青年科技創新行動實訓基地”、“甘肅省科普示范基地”。作為農業高新技術的樣板和典范,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正在發揮著帶動和引導全市農業向高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的巨大作用。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天水市已經啟動了園區二期工程建設,通過對1300畝土地的開發,將組建起以航天育種工程中心、胚胎工程中心、組培工程中心及農產品加工中心為核心的園區技術創新中心,構建起以特色果品、蔬菜、種子資源工程、食用菌、花卉、畜牧業和旅游觀光農業為核心的七大綠色農業產業鏈,培育孵化出七大高科技企業集群,開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名牌產品,實現農業增值增效。
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正如一只金色的鳳凰,展翅翱翔在渭水之畔。回首過去,她為天水山川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展望未來,她將為我們描繪出更加燦爛秀美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