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天水在線
去年播出的電視劇《亮劍》,男主人公八路軍團長李云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李云龍身上所闡釋出來的亮劍精神:就是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明知不敵,也要勇于亮劍,就是倒下,也會化作一座山一道嶺。更是體現了共產黨領導的中國軍人煥發出的英雄氣質。
在新中國已昂首走過幾十年的今天,李云龍所體現的亮劍精神被另一位中國軍人承繼的淋漓盡致,他就是 2006年6月2日以56萬多張選票當選為“感動新疆十大人物”,新疆軍區步兵某團團長胡筱龍,評委會當時給他的頒獎詞是:他是天生的軍人,他有著強悍的軍人氣質;有著當代軍人所應有的膽識和睿智。他忠于職守,殫精竭慮,畢其一生。他是戍邊將士的楷模。
是的,他倒下了,他沒有倒在硝煙彌漫的戰場,2006年4月26日,無情的十二指腸乳頭癌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還有5天,就是他37歲生日。 歷史往往驚人地相似,據了解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所統領的八路軍某獨立團恰好就是胡筱龍所在部隊的前身;兩位團長性格也極其一致,都是信奉“軍人生來為打仗,打仗就要打勝仗”的練兵法則。
神州大地無不為失去這樣一位優秀的兒子而悲痛。可能有些天水人還不知道,這位英雄的團長就出生在我們古秦州,是喝著渭河水長大的一個羲里兒女。

十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們頂著深秋的寒意,來到了麥積區胡筱龍母親的家里。這是一幢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舊樓房,房子不大,但收拾的很干凈。清瘦的胡媽媽和胡筱龍的弟弟胡筱嶸努力控制著自己的感情,用低沉的嗓音向我們敘說了一個優秀青年的成長里程。
少年立志
倚長劍
拭淚奮舞引高歌
博文樹志強
烈驥奮蹄馳霧去
壯士踏云赴沙場
以上幾句詩摘自胡筱龍1983年所作的《中秋有感》。很難想象,這樣慷慨激昂的詩句出自一個15歲的初中生之手。
1969年,胡筱龍出生在我市麥積區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有兄妹四人,父親為蘭州鐵道學院畢業生,當時在武威工作,母親在麥積區一小學當教師。受爺爺和哥哥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歡文學。初中畢業時,胡筱龍就已經通讀了四大古典名著等作品。這些文學名著中飛檐走壁的俠客形象打動了胡筱龍。他9歲開始寫詩,12歲著手創作小說《忠國滅寇傳》。受父親的影響,他還喜歡練武術。每當父親從武威回家探親,他都要纏著父親給他教武術基本功。父親回單位后,他也從不偷懶,每天天不亮便起床練功,從馬步到撲步、鉤手、踢腿、沖拳一點都不含糊。別看他人小,刀、劍、棍術尤為擅長。民國時期,胡筱龍家族里曾經出過一位將軍,名叫胡文斗,29歲接替程潛當了軍長,后來被蔣介石派人暗殺了(現在已經查明,胡文斗是地下中共黨員)。筱龍曾經親口對他的哥哥說過,他將來要從軍,要像胡文斗將軍那樣馳騁疆場、立功報國。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他刻苦鉆研,一邊學習文化科學知識,一邊學習武術,磨練自己。可以說,在他考學以前,早就作好了從軍的準備。他對人民軍隊非常向往,考軍校是他人生的唯一選擇。
1987年,我國軍校首次從地方高中招收學生。胡筱龍胸懷馳騁疆場、沙場點兵的夢想,在高考志愿的兩欄上都填了軍校。最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西安陸軍學院。

胡筱龍在邊防哨所與守防戰士留影
亮劍昆侖
4年軍校生活后,胡筱龍和他的十幾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新疆軍區某師。正是這批人,把“學生官”這個新名詞帶到了部隊,隨之而來的,還有不小的震動。
以前,部隊的所有干部都是從普通士兵中培養成長起來的。軍校里的學生,也全部從普通戰士里招收。而胡筱龍一到部隊就是排長,手下要管3個班,將近20人。對于從來沒接觸過部隊的軍校畢業生來說,這個排長可不好當。
胡筱龍剛到部隊來的時候身體素質不好,而且個子矮。他的軍事素質不僅趕不上很多老班長,連一些普通戰士也趕不上。而當時的基層連隊,誰軍事素質過硬,誰說話就硬氣。對這個新排長,很多人都不屑一顧。
軍事素質不如人,是胡筱龍的硬傷。沒別的辦法,只有一條路——練!半年后,胡筱龍的各項軍事技能都達到了優秀。戰士和班長沒話說了。實際上,這股不服輸的勁頭,在胡媽媽述說的筱龍幼年及少年生活時已多次體現過。

當了一年多排長后,胡筱龍被調到師教導隊當教員。半年后,他又被調到作訓科當參謀。而此時,和他同來的軍校同學還在當排長,胡筱龍比他們往前多跨了幾大步。
作訓科是一支部隊的核心職能科室,主要負責制定作戰訓練計劃。部隊的中心任務就是作戰訓練,這個科任務非常重,也非常鍛煉人。
當時胡筱龍只是一個普通參謀。在科里的8個參謀中,這個最年輕的小伙子卻是“最敢說話”的一個。
1994年7月,一次重大演習在即,科里的參謀緊張地擬制演習方案。在這個過程中,胡筱龍有他自己的一套想法。他提出了一些‘超前、離奇’的觀點——要搞電子對抗。”
胡筱龍當時提出,首先應該采取火電致癱來摧毀對方的指揮系統,讓對方的指揮所和各部隊之間失去聯系。
后來,科里認為,按我軍現有的能力和裝備水平達不到胡筱龍提出的要求,其意見被否定。而讓大家怎么也沒想到,在后來由軍區領導和總部專家參加的方案匯報會上,這個小個子參謀唱起了“對臺戲”。
在征求專家意見的環節中,胡筱龍又講了自己原來的方案。經過研討,很多院校的專家都表示支持。最后,師里參考胡筱龍的意見,將方案作了重大調整。
正是這次,胡筱龍一鳴驚人。
2004年,胡筱龍被任命為某團團長,一團之長,責任重大,團里方方面面的事都要考慮到。雖然做過一年多的排長,但胡筱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機關工作,機關和基層的工作環境差異很大。又一個挑戰擺在這位“學生官”面前。
而這個新團長一到任,就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以前的5公里越野考核,戰士只需背上空的挎包和水壺。另外,計時是以其身體跨過終點的那一刻為準,判斷其是否達標。但是,胡筱龍認為,戰士跑5公里是為了奔襲作戰,跑完后馬上要展開戰術動作。所以,他要求戰士必須背上自己的裝備,到達終點后必須架好裝備、做完一切專業戰術動作,才可以算時間。這樣一來,5公里越野的難度成倍增加。舉個例子,步兵要背著40多公斤重的機械上路,在到達終點后還要把槍架設好并做好目標瞄準。
對于新團長的這項要求,團里反應非常強烈。但是,不久之后發生了一件事,就再沒人抱怨了。
2004年舉行的一次演習,是蘭州軍區組織的一場高難度實兵實彈演習。按照預案,演習開始要搞無線電靜默,各個分隊之間不能用無線電聯系,所有的項目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比如說,一個分隊要在5分鐘內占領一塊高地,并完成對敵目標的射擊。5分鐘后,敵方就要對這塊高地進行炮火覆蓋。這就意味著,如果隊員在5分鐘內完不成預定任務,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演習當天,負責占領高地的分隊剛剛從山頭撤下來,對方炮彈就過來了,非常危險。
胡筱龍“不近人情”的訓練保障了戰士們的安全。
深情憶忠魂
仗劍昆侖成功業
獻身大漠生死超
踏破鐵鞋國防固
馬革裹尸仰天笑
以上這幾句詩摘自胡筱龍2005年7月所作的《選擇》。但是,誰也沒想到,這句“馬革裹尸仰天笑”竟成為胡筱龍一生的寫照。

胡筱龍在演練中查看作戰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