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市長張廣智做客中國甘肅網會客廳(實錄)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甘肅網會客廳,這里是甘肅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訪談專題節目現場,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天水市市長張廣智先生,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的到來!
張市長,您好!您是黨代會期間第一位做客中國甘肅網的會議代表,也是做客中國甘肅網會客廳的第一位市長。對于您的到來,網友們反映非常強烈,都積極地為天水的發展建言獻策。天水被稱作甘肅的“東大門”,張市長您就任以來,天水作為甘肅“東大門”這一地位意味著什么? “東大門”是一種負擔還是動力? “東大門”這一稱謂準確嗎?
張市長:首先感謝中國甘肅網給我這樣一次機會,在黨代會期間與廣大的網友進行交流,感謝廣大網友對天水的關注,大家關注天水實際就是支持天水。
從地理位置看,天水的的確確是甘肅的“東大門”。天水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她是甘肅東部的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與陜西西安、寶雞相鄰,又緊靠相對發達的關中地區,天水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代表的是甘肅的形象,發展得好不好,也反映了甘肅改革發展的狀況。所以,天水作為甘肅的“東大門”,我們既感到是一種壓力,更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從旅游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講,有些人說我們甘肅像一條龍,橫臥在祖國的大西北,形容天水是龍頭,蘭州是龍身,敦煌、嘉峪關是龍尾。當然,這種形容沒有大小、貴賤之分,這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把天水定為龍頭也不是主觀的,她的確有龍頭的內涵:天水是羲皇故里,也就是人文始祖伏羲誕生的地方,一般都稱伏羲為“龍祖”,而中華兒女自稱是“龍的傳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天水作為這個龍頭也很貼切。既然是龍頭,龍頭起,巨龍才能騰飛,所以說天水具有很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被人們稱為中華文明的源頭。因此,天水不是一個普通的地方,而是一個既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神奇自然景觀,又是一個頗具發展潛力的一個地方。
主持人:我們在網上發現很多網友都非常的熱愛天水,很多人雖然都沒有去過,但他們對天水都非常地向往,因為天水不但有深厚的歷史積淀,而且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這些都吸引了很多的人。在這里,張市長您作為天水的“父母官”,就為天水的“黃金周”旅游拉拉票吧!我也想問一問,政府在“黃金周”期間及今后的旅游業發展中有什么樣的新舉措?
張市長:首先,我不是天水的“父母官”,只能說我是為天水人民服務的一個公務員。既然大家對天水的文化、旅游如此的關心,我就把天水市目前旅游發展的現狀以及今后的打算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剛才說了,天水正是因為有這樣豐富的人文、自然景觀和這些年建設取得的成績,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大家都想到天水來看一看。無論是來旅游、投資、還是考察工作,我們都是熱切期盼的,非常歡迎大家到天水來!那么到天水來干什么呢?首先,當然是來尋根祭祖。我們作為華夏兒女,做為龍的傳人,到祖宗誕生的地方去看看,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不是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所有的華人到天水來都應該是回家。所以我也借此機會誠懇地邀請我們“龍的傳人”們常“回家”看看!故鄉人民一定熱誠地歡迎您的到來!
天水的旅游文化資源非常豐厚。這里不僅有伏羲文化,還有先秦文化,這里是秦人的發祥地,這是通過考古證實了的,也是有史記載的。還有大地灣文化,是八千年文明的象征,有人說“八千年文明看甘肅”就是從這兒來的。還有石窟文化,天水麥積山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她的歷史、藝術、建筑、雕塑等各方面都很有特色,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她也是四大石窟中周圍自然環境最好的,滿目山青水秀,達到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這樣的旅游景點在我們國家是不多的。再一個是“三國文化”,天水是三國的古戰場,現在還遺有很多地方可供大家瞻仰,像“六出祁山”、“失街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都發生在天水。天水還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為了讓大家更多、更好地領略民間民俗文化,天水還專門建立了“民俗博物館”。
從自然景觀來看,天水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首先,天水是我們中國地理的幾何中心,中國這么大,能到“中心”一游,我想大家都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吧!其次,天水還是中國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人說長江是中國的“父親河”,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父親”和“母親”在這里相聚又在這里相離,這種意境是非常深邃的。當然,天水的自然景觀還有很多很多,天水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可供大家參觀的也很多。比如說,西部第一個“航天育種基地”就在天水,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經過太空培育過的種子栽培出來的東西能給人意想不到的驚喜:茄子變大了,黃瓜變長了,連花都變的更加艷麗!
主持人:張市長,天水是國家老工業基地, 目前又被確立為甘肅省兩大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天水的長城、星火這些牌子都是非常響亮的,把天水建設成為西部裝備制造業聚集城市是天水“工業強市”重要舉措。那么,張市長,您認為天水的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和前景如何? “東大門”的使命感又是如何在工業上體現的?
張市長:我市現在的工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主要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從東北、華北等地調遷的“三線”企業。這些企業都有一定的規模,在計劃經濟時代都曾輝煌過,也為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改革開放以后,天水畢竟地處西部,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等條件的制約,改革的步伐相對較慢,使這些老企業風光難再,逐步出現不景氣,有些還出現了很大的滑坡。天水也盡力通過自身的調整不斷推進企業的發展,但是這些企業畢竟沒有動過大手術,還沒有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企業制度,導致這些企業長期在困境中掙扎。
2000年以后,對這些企業的改革力度加強,特別是2003年,省委省政府下定決心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把省屬的一些企業也下放到天水共同謀求發展問題。對此,天水對企業實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使天水企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華天、星火等企業的發展都是翻了番的,目前天水的企業一派興旺。
裝備制造業是天水工業企業的主體,只有裝備制造業發展了,天水整個工業企業的面貌才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也會相應地帶動其他一些相關企業的發展。政府在支持、扶持這些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除了推動改革,還從政策環境、服務環境等多方面為企業創造條件,比如對企業的技術研發、自主創新,都采取了多種形式予以支持和獎勵,包括一些較多資金投入。
主持人:說到發展工業,我們就會想到環境問題,天水工業的良性發展是如何做到與環境保護和諧共進的呢?我們在工業發展上是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呢?
張市長:科學發展觀是我們的指導思想,我們會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
天水工業企業目前呈現出一種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在三次產業中所占的比重還不是很大,這也說明我們的工業發展空間還很大。所以,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這是天水人民富起來的必由之路。工業那么重要,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那么突出,但是我們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并不是盲目地什么項目都上。我們始終都把握一條:凡是在環保、能耗方面不達標的企業一律不許進,我們不能因為眼前的一點利益,就對損害人民群眾賴以生存和長遠發展的物質基礎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