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組團赴上海招商引資學習考察系列報道(四)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短短半個月的學習考察雖然結束了,但上海及其周邊城市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和對我們自身的反思,值得仔細體會和琢磨。
如果說上海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招商引資的很多做法我市無法可比。然而,作為縣級市的蘇州昆山市,這個毗鄰上海曾經默默無聞的城市,近年來卻因為招商引資而聲名遠播,他們的一些做法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借鑒,還有無盡的啟示:
科學的招商引資理念。昆山市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領導工程,率先提出了“開放型經濟是第一性經濟,招商引資是第一性工作”的口號,不斷在全市營造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濃厚氛圍,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昆山之路”,即堅持走發展外向型經濟之路,利用外資是核心。雖然昆山利用外資走在全國的前列,但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抓在手上。從第一家外資企業蘇旺爾落戶,到現在擁有3900多家外資企業;從最初生產手套到生產筆記本電腦,20多年來,昆山招商引資的規模、層次,產業發展的方向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昆山的很多招商干部至今仍記得,為了招到一個客商,他們常常要主動出擊,在機場啃著面包,喝著礦泉水等著客商,把他們帶到昆山。主動出擊、積極開展招商活動,使昆山逐步集聚了一批臺灣客商。臺商的集聚,為昆山招商引資打開了一片天空。利用臺商的抱團心理,昆山積極采取“以外引外”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臺商落戶昆山。從引進“統一”、“捷安特”等民生用品生產企業,到引進滬士電子、仁寶電腦等電子資訊企業,“以外引外”取得了豐碩成果,使昆山逐步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民生用品等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的形成使昆山招商引資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產業鏈招商。通過主攻龍頭型、旗艦型項目,引進一個,帶動一批,形成相互配套、優勢互補的企業集群,進而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環境,促使產業基地的形成,是昆山招商引資的另一條成功之道。
科學的招商引資思路。在招商的區域選擇上,昆山市瞄準國際資本轉移的趨勢,立足本地基礎和優勢,提出了“鞏固臺灣、拓展日韓、突破歐美”思路,明確了工作的側重點和精力分配;在招商引資隊伍建設上,昆山市堅持公開招聘、加強培訓等措施,整合招商隊伍。圍繞主導產業和重點國家地區招商的不同要求,組成專業化的招商隊伍,專職從事招商引資工作,并定期對招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工作能力,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在創造富有競爭力的招商環境上。昆山開發區敢于降低招商引資的門檻,將“九通一平”后的熟地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出讓給外商,虧損部分由政府墊支,從稅收收入中逐步彌補。“放長線釣大魚”的做法,增強了昆山開發區的環境競爭力。
科學的服務模式。昆山市的外商服務模式可以概括為兩個結合,即搞好日常服務與集中征求意見相結合、專業機構服務與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相結合。在專業機構為外商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的基礎上,每年9月份,昆山市委、市政府從市直部門抽調100多名干部,由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隊,開展“走進外企”誠信服務月活動,集中走訪100家左右的重點外資企業,面對面征求外商的意見和建議,對征求到的意見、建議和外商投訴,進行分類梳理,落實責任,集中解決。
與此同時,昆山還積極構筑科學的服務保障體系,提出了“服務就是不干擾”的口號,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盡量不要到企業檢查、參觀,執法部門每年到企業的檢查不能多于兩次,由紀檢監察部門負責監督落實。對存在問題比較嚴重的垂直管理部門,由人大組織代表以視察的名義予以指出,限期整改。
鮮明的園區特色。“昆山就是開發區,開發區就是昆山。”從自費興建開發區開始,昆山以園區建設為先導,大力吸引國內外企業、集聚海內外資本,在較短時間內,使相關產業的資金、技術、人才迅速集中,形成了鮮明的園區特色,對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拉動作用。
昆山出口加工區的設立是昆山創新載體建設最直接的體現。20世紀90年代末,著眼于加速產業集聚,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昆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創辦出口加工區的設想。經過幾年的努力,昆山出口加工區在全國首家封關運作,并在短短的幾年間,集聚了一批電子信息企業,成為昆山經濟新的增長點。為進一步提升昆山電子信息產業的層次與水平,促進產業生根,延長電子信息產業鏈,2001年4月,昆山軟件園應運而生。目前,昆山軟件園作為蘇州軟件園的一部分已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
在加快制造業發展的同時,昆山把服務業發展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加大相關載體的建設。2000年底,與江蘇省外經貿廳合作,昆山在緊臨上海的花橋地區設立了江蘇國際商務中心,并在開發區東部規劃了一個總部經濟園區,目前已有十幾家企業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計劃落戶,前景看好。十多年來,每一個新載體的建設,都給昆山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拓寬了產業發展的空間,而昆山也從未停止過載體創新的步伐。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調整產業布局,更好地服務上海、接軌上海,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2004年3月,昆山全面整合花橋、千燈和淀山湖等臨滬區域,進行整體規劃,實施了沿滬產業帶建設,圍繞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產業,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龍頭型、高科技項目。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封裝測試廠商臺灣日月光集團正式落戶,項目總投資將達30億美元。此外,昆山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范區、模具工業實驗區等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園區建設也為昆山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本報記者 胡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