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
研討班上的總結講話
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 張廣智
(2007年12月15日)

在黨的十七大勝利閉幕不久舉辦這次研討班,是我市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研討班之前,在市委的統一安排下,市四大組織領導、各縣區黨政主要領導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動天水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走出去、沉下去,開展了深入調研,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研討班上,大家結合我市實際,按照虞海燕書記在開班時提出的要求,充分討論,廣泛交流,達到了統一思想,深化認識,完善思路,促進發展的目的。通過學習研討,大家對黨的十七大精神,特別是對胡錦濤總書記報告的科學內涵和實質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的戰略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對我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有了更加堅定的決心和信心。總的看,這次研討班的成果是豐富的,大家的收獲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影響也將是深遠的。下面,我結合虞海燕書記的講話精神和大家討論的意見,就進一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我市的各項工作講幾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以赴抓發展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必須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富民強市的第一要務,奮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只有經濟實力全面增強,才能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才能確保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才能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我市是人口大市、農業大市,也是經濟基礎薄弱、財政非常困難的城市,這些年我們在致力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上想了很多辦法,也做了不少艱苦的工作,但思路不寬、步子不大的問題仍然存在,特別在培植財源項目方面缺少大動作,沒有大跨越,直接影響著我市經濟實力的提升步伐。當然,我們不能忽視客觀的制約因素,但觀念陳舊、主觀努力不夠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十七大主題中強調繼續解放思想,對我們具有十分現實的針對性。困難永遠都是相對的,即所謂的辦法總比困難多,但畏難怕變不作為,是絕對沒有出路的。我們也要看到周邊地區的快速發展給我們造成的競爭壓力。我市一些重要經濟指標在全省位次仍在后移,這種狀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這次研討班上,大家對照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進一步增強了危機感和責任感,形成了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共識。我們一定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四抓三支撐”的工作思路,著力在“轉變、創新、統籌”上下功夫,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天水。

二、以振興裝備制造業為突破口,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全面提速
我市的加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在工業,特別是有一定規模和品牌優勢的裝備制造業。當前,國家致力于振興裝備制造業,并把我市納入以發展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的“關中——天水經濟帶”;省上積極實施裝備制造業振興計劃,把我市確定為裝備制造工業基地;東部地區的一些產業正在加快向中西部的梯次轉移步伐;近年來我市周邊城市的工業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并形成一定規模。這一切都為我市“工業強市”戰略的實施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裝備制造業興則天水工業興,天水工業興則經濟綜合實力強。因此,我們必須把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突破口,立足現有工業基礎,著力培植和發展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等工業集群,積極扶持以有基礎有潛力的較大企業為核心組建企業集團,并推動這些企業加快上市步伐。要積極引進大企業、大集團來我市進行戰略性投資,促進裝備制造業上規模、增效益,實現跨越式發展。要在鞏固已改制企業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抓好正在進行和即將啟動的企業的改制工作,通過改制重組使這些企業從根本上減輕負擔、轉換機制,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要高度重視企業的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高層次管理人才和營銷人才,下大力氣培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新產品,著力打造名牌和品牌。要營造良好環境,切實解決裝備制造業和企業發展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繼續兌現和落實“三線”企業退稅、工業開發區等支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讓企業輕裝上陣,積蓄后勁,逐步做強做大,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以新農村建設為龍頭,全面發展農村經濟
在我市,沒有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就沒有全市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農村工作的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關鍵是調整農業經濟結構,重點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和主要目標就是發展生產,沒有生產的發展,新農村建設的其他目標就難以實現。要牢牢扭住新農村建設這個龍頭,以“百村示范千村推進”為重點,突出抓好“三清五改”和農村道路、水利、梯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創新“三農”工作思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發展,充分發掘我市農特產品質優品繁的優勢,加快發展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導產業,開發建設一批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通過結構調整和基地建設,實現農業產業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約高效型轉變。要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作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的重點環節,在政策、資金、技術上大力扶持,使一批市場潛力大、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上規模、創品牌。要把勞務經濟作為一項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加強務工人員的技能培訓,加快推動勞務產業由勞力型向技能型的轉變,不斷提高務工人員的就業本領和工資收入。
四、以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為目標,加快商貿旅游業發展步伐
交通狀況的改善和基礎服務設施的完善,為發展商貿旅游業創造了難得的機遇。要加快建設甘泉、西十里等物流中心,新建擴建一批批發市場、農村集貿市場和大型現代超市,加快社區市場和便民市場建設,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不斷完善生產要素市場,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逐步把我市建成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隴東南商貿物流中心。牢固樹立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意識,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進一步挖掘旅游資源的歷史和人文內涵,精心打造和營銷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線路,著力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知名品牌。堅持點線面結合,積極做好天(水)——寶(雞)高速公路沿線精品景點的規劃和開發,加快麥積山、水簾洞申遺工作和麥積山申報國家地質公園工作。加強跨省、跨區域旅游線路對接合作,與周邊地區和重點旅游景區有機融合,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做大做強旅游產業。

五、以重點工程建設為抓手,推動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
近年來,我市緊抓各種機遇,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了快速增長,有力地拉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要確保天寶、天定高速公路建設順利進行,力爭天水過境段盡早開工建設,抓好天水至平涼鐵路、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熱電聯產工程、750千伏超高壓變電站工程、西氣東送支線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實施好軍民合用機場建設,加快建設通鄉油路和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道路。扎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重點實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特別是環保項目要加快進度,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力保“甘肅第二大城市”的稱號。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加大對水源地、耕地、礦產資源、生態林的保護和管理力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重點流域、重點行業的污染治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提高環境保護質量。擴大城區綠化面積,實施美化亮化工程,努力爭創國家園林化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打造最佳宜居環境。
六、以項目建設為著力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項目建設工作,應該說這幾年抓得比較有力,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絕不能滿足。要扭住“發展抓項目”不放松,充分運用好這幾年抓項目的成功經驗,盯住國家投資方向和省上的投資重點,統籌考慮、超前規劃、篩選論證一批事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努力提升項目工作層次和水平。要做好關中--天水經濟帶建設相關規劃,加快論證符合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大項目,特別是大型工業項目和高新產業項目。要切實抓好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管理,為開工項目的實施和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要全力以赴做好社會建設和民生項目的爭取。要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千辛萬苦爭取外援,借力發展,借船出海,開創開放搞活新局面。
七、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群眾。各級領導干部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著眼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著眼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著眼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我市經濟欠發達,自然條件較差,城鄉困難群體和弱勢群體面還很大,居民的生產生活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堅持把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實,探索建立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和科學合理的實施辦法,大力推進科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文化等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要進一步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帶著感情為民辦實事。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社會服務業,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扶持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適時調整社會保障標準,形成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完善各類企業職工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要堅持普惠制和力所能及的原則,繼續解決好教育、住房、物價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現實問題。要注重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健全優撫保障機制和社會救助體系。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危害社會安全的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積極完善社會利益協調和糾紛調處機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動員機制,提高處置突發性事件的能力,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最廣大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扎實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