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最可愛的人
——寫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
“5·12”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回想起那場毀滅性的災難,總會讓人不寒而栗。而在這場災難中,無私奉獻,英勇善戰的人民子弟兵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更是難以磨滅。作為一名曾在抗震救災第一線采訪的記者,我無時無刻都在被人民子弟兵的一舉一動感動著。
作為一名記者,在災難襲來后的那一刻,除了心頭那種刻骨的痛之外,就是隨時準備趕赴救災第一線,以最快的速度將災難和救災的進展報道出去,讓抗震救災指揮部了解最新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或部署救災方案,同時,也讓心系災區的人們多一份知曉,少一份牽掛。就在我準備遞交“請戰書”之前,幸運地接到了單位前往第一線采訪的指派。這是一項艱巨任務,也是組織對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榮譽。匆忙之中啟程,在到達抗震救災的最前線后,在心靈再次被災難震懾的同時,也被我們最可愛的人,那熟悉的綠色所感動。
5月17日晚,自救震抗災以來由國家調撥給甘肅的數量最大的一批物資抵達我市后,我受命趕赴位于天水火車站的甘肅省抗震救災物資轉運站采訪,尚未走進救災物資轉運站,戰士們轉運物資時整齊洪亮的口號聲就遠遠傳來,走進救災物資轉運站,戰士們積極轉運救災物資的火熱場面便呈現在記者眼前:滿載救災物資的火車車廂像一條長龍沿鐵道伸展開來,上百輛運輸救災物資的汽車圍繞著火車依次排開,在火車車廂與汽車之間,人民子弟兵或肩扛,或三五人抬著救災物資來回穿梭著。有的戰士不小心擦破了手指,傷口在流血,但為了不耽誤轉運物資,他們似乎連在傷口上貼一塊創可貼的時間都騰不出,繼續堅持干活。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有的戰士不小心掛破了褲管,他們就隨便找根繩子扎起來,重新干活;被汗水濕透了的衣衫上都能擰下水,但他們仍然不知疲倦地在火車與汽車之間奔波著……一切都像是一場賽跑,與時間的賽跑。在轉運物資時,他們爭先恐后,以一節火車廂為單位,如果一個組在卸載轉運一車廂救災物資時比另一個組少用了幾分鐘,那么,在卸載轉運下一車廂物資時,原先落后了的一個組會力爭趕上并超越對方。在68202部隊的裝卸區,這種你爭我趕,積極轉運物資的場面更顯熱烈。當晚,組織給他們的任務是卸載轉運26節車廂的救災物資,上級命令他們務必于第二天清晨8:00之前完成任務,而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們提前3小時完成了任務。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后,他們并沒有停止休息,而是去積極幫助別的分隊去繼續轉運救災物資。在第一批物資轉運完原地等待第二批救災物資的間歇,苦戰了整整一個晚上的戰士們再也熬不住了,他們又的靠在墻角就睡著了,又的則不顧地上的塵土就地躺在地上。在那難得的休息空隙,他們睡地是如此香甜如此地深沉,但在下一批救災物資到達后,哨聲一經響起,他們又彈力般從地上跳起,積極投入又一輪的戰斗……
在為隴南災區運送糧食時,68202部隊35分隊的回族戰士馬萬忠的額頭不慎被擦破,并出現大面積出血的現象,看到戰士受傷,教導員馬曉峰叫他休息,但為了盡早將糧食運送到災區,馬萬忠在匆匆處理了傷口后又堅決投入戰斗,第二天,教導員馬曉峰又意讓他休息,因此在部隊出發時沒有叫他,但在到達糧食轉運點后,馬曉峰卻以外地發現他也在隊伍里。
在68202部隊35分隊轉運物資的隊伍里,有9名戰士的家就在汶川,受地震的影響,他們與家人完全失去了聯系,直到5月28日,他們才與家人取得了聯系。在此之前,盡管他們時刻都在為家人的安危擔憂著,倍受思親的煎熬,但在轉運救災物資時,他們同樣積極,在災后重建的部署尚未出臺前,他們就早早地遞交了請戰書。
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了,但它留給人們的創傷永遠都無法撫平。而與創傷一起留下來的還有人民子弟兵的對人民的那份深厚的愛,永遠的忠誠以及由此而給我們心靈所帶來的感動。此后,每當眼前有熟悉的綠色掠過,心頭總會升起一種莫名的感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種感動不但沒有被淡化,反而更加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