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癡人說夢”網民朋友:
您7月1日在《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上關于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天水缺水問題”的留言及建議,我們及時下載并以重要件的形式呈報給市長李文卿、市長助理安永。李市長對您所提的兩點建議非常重視并做出重要批示,“該網民所提出的兩點建議對解決我市缺水的問題具有一定參考,建議轉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在制定項目規劃時予以參考。”按照李市長的批示精神,我們已將您的建議轉市林業局、市水利局落實辦理。同時,李市長還向關心、支持天水經濟社會發展的廣大網民朋友致謝!
再次感謝您對天水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歡迎您多提寶貴意見。
天水市行政監察投訴中心 市長公開電話辦公室
二00九年七月十七日
關于《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
網友留言有關情況的通報
各位網友:
天水在線《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開通以來,廣大網友通過“留言板”,對事關天水改革發展的重點問題和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積極諫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建議,為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改進工作和作風發揮了監督促進作用。
市委書記張景輝、市長李文卿對網友在“留言板”的留言非常重視。張景輝書記分別于2008年10月27日、2009年2月17日在“留言板”上發貼,一方面感謝網友們對天水發展的關心支持,另一方面要求全市各縣區和各單位高度關注網友在“留言板”上反映的意見建議,對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辦理、整改并答復。同時,張景輝書記、李文卿市長還多次就網民反映的問題作出批示,提出要求。
5月12日,張景輝書記在市政府新聞辦《網民留言動態》第一期上批示:“請將‘留言板’反映的問題,反饋給有關部門單位。希望抱著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分析核實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對反映真實的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解決,以實際工作成效體現執政為民的理念”。
市長李文卿在《網民留言動態》第二期上批示:“該動態所反映的問題請同志們高度重視,能解決的必須予以解決,有一定難度的請結合分工積極創造條件解決,需解釋的要以適當方式解釋。感謝我市網民同志們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天水所貢獻的力量”。
為了落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精神,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網民留言處理答復有關工作的意見》,對各縣區、各單位做好網民留言的處理答復工作作了具體規定。
由于網友發貼數量較大,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根據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和有關規定,對“留言板”開通以來網友的留言梳理歸納為12類420個問題,交相關縣區和單位進行核實處理,目前相關縣區和單位已處理答復390多條。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也定期通過《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網民留言動態〉》,將網民反映的問題進行整理歸類,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參閱批示,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也將《網民留言動態》中反映的有關問題通知相關縣區、單位進行核查處理。
中共天水市委辦公室 天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張景輝在天水在線“留言板”發帖留言:
領導干部應經常上網了解民意
【天水日報訊】2009年2月17日,天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景輝在天水在線“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上發帖留言,留言全文如下:
天水在線“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自開通以來,受到了廣大網民的熱烈歡迎,網民積極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截至目前,留言板訪問人數超過10萬人次,發帖3600多條。網民發帖反映的問題既有對我市文化旅游、教育事業、城市建設、“三城聯創”、全民創業等方面工作的建議意見,又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供熱、醫療、亂收費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對網民反映的問題,秦州、麥積兩區和市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門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留言板上反映問題的解決對策,出臺了留言板反映問題的登記、轉辦、答復的工作機制,實實在在解決了一些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涉及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但個別地方和部門對網民反映的問題不夠重視,反應遲緩,解決不力,群眾不滿意。
希望全市各級各部門領導干部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高度,切實重視網民留言,將瀏覽網民留言、吸納網民才智、辦理網民反映的問題作為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健全網民留言辦理機制,將“留言板”打造成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與群眾溝通交流的橋梁,解決問題的平臺,進一步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辛聞)
百姓冷暖牽動書記心
天水市委書記張景輝網上答復供熱問題
【天水晚報記者張娟】“不能按時供熱、供熱費用較高、供熱質量不好……”60多條反映供熱問題的留言,出現在網上“天水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里,供熱涉及千家萬戶,冰冷寒冬,百姓的冷暖牽動著市委書記張景輝的心。2008年12月11日,張景輝在留言板上留言,對網民反映的城區集中供熱方面存在問題進行了答復,并要求各縣區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盡快予以妥善解決,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在留言中,張景輝指出,供熱問題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認真處理好當前城區供熱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城區供熱工作非常重視,多次召集秦州、麥積等縣區和財政、建設、房管等部門負責人就供熱工作進行專題研究,協調解決供熱問題,但因城區供熱基礎較差、燃料價格漲幅較大、部分住戶不按標準繳清相關費用、城區供熱企業供熱能力有限等問題,導致供需矛盾比較突出,部分小區住戶不能正常供暖,多次到市委、市政府上訪,有些網民通過“留言板”多次反映供熱問題,心情比較迫切。希望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城區供熱方面反映出來的問題,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組織力量深入未供熱片區,認真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盡快解決群眾反映的供暖問題,確保供熱安全運行。
就做好當前的供熱工作,張景輝要求,要盡快對有問題的供暖設施進行搶修,確保正常供暖;要大力宣傳供熱價格、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教育引導供熱企業和用戶正確對待當前的供暖價格,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系,在保證用戶取暖的情況下,幫助供熱企業依法征收取暖費。未交清供熱費用的住戶,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盡快籌措資金,積極交納費用,以自己的積極行動贏得供熱企業的理解和支持,從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努力工作,爭取供熱企業和廣大住戶的理解支持,真正把因供暖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天水市委書記網上發帖留言
真誠歡迎網友建言獻策
天水晚報訊【記者張娟】2008年10月27日晚,天水市委書記張景輝在“天水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上發帖留言,對網友關心支持天水發展表示感謝,同時表示對網友提出的意見建議,市委、市政府將認真整理,及時研究,加以采納;對確實存在的問題要認真整改,給網友一個滿意的答復。
自9月23日“天水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網上開通以來,引起了我市網民的熱切關注,一個月內留言達到了600多條,這些留言涉及了我市城市建設、環境衛生、教育教學、經濟發展以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反映一些事關天水改革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也對有一些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在這個題為《傾聽民聲、匯聚民智、促進發展》的帖子中,張景輝說,“各位網友的留言,大部分實事求是,直抒胸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前瞻性和創新性,我非常歡迎,非常感謝。對這些方面的意見建議,市委、市政府進行了認真整理,及時研究,加以采納。同時,有些網民也提出了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對此,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盡快調查核實,對確實存在的問題要認真整改,給網友一個滿意的答復;對事出有因、言過其實的問題,要向社會公布事實真相,不斷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對捕風捉影、妄加猜測的問題,要正確對待,有理有據地做好正面解釋和宣傳教育引導工作,消除誤會,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維護穩定。”
與此同時,張景輝在帖子中還對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提出要求,他指出,要積極關注網友在留言板上反映的意見建議,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匯聚民智、關注民生,及時對留言板上反映的問題進行整理,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認真分析,積極整改,盡快答復;對能采納的要積極采納,作為改進和做好工作的重要信息渠道。
最后,張景輝希望網友今后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天水的發展,并真誠歡迎各位網友通過留言板為天水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建言獻策!
張景輝在“天水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發帖留言原文:
傾聽民聲 匯聚民智 促進發展
各位網友:
大家好!
“天水市委書記、市長留言板”開通后,各位網友通過留言板積極反映了一些事關天水改革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和干部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對有些工作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建議,為監督和促進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改進工作,解決民生問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此,我非常感謝各位網友對天水發展的關心支持!感謝天水在線網站為全市各級領導干部與各位網友交流溝通架設了這一橋梁!
各位網友的留言,大部分實事求是,直抒胸臆,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前瞻性和創新性,我非常歡迎,非常感謝。對這些方面的意見建議,市委、市政府進行了認真整理,及時研究,加以采納。同時,有些網民也提出了一些涉及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對此,全市各級各部門要盡快調查核實,對確實存在的問題要認真整改,給網友一個滿意的答復;對事出有因、言過其實的問題,要向社會公布事實真相,不斷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對捕風捉影、妄加猜測的問題,要正確對待,有理有據地做好正面解釋和宣傳教育引導工作,消除誤會,化解矛盾,理順情緒,維護穩定。
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要積極關注網友在留言板上反映的意見建議,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匯聚民智、關注民生,及時對留言板上反映的問題進行整理,本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認真分析,積極整改,盡快答復;對能采納的要積極采納,作為改進和做好工作的重要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