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天水在線)
中新網天水5月23日電(記者 張玉璽)“我們全校868名學生用手指印繪制了十字標志的一幅畫,今天送給無私援建我們學校的北京紅十字會。”甘肅天水太京鎮(zhèn)窩駝學校教師杜彩蓮在全國各地紅十字會百余代表檢查學校重建工作時,臉上寫滿感激。“這最能表達我們一顆感恩的心。”
5月22日至24日,中國紅十字會系統(tǒng)在甘肅天水召開災后重建恢復工作會,在這里,與會代表檢查了由他們援助學校、異地搬遷、衛(wèi)生院的重建項目。

學校:6月完工
受5•12地震影響,窩駝學校6個班的教室成了危房,目前還在活動板房里上課。北京紅十字會出資210萬援建三層雙面教學樓一棟,內設16個教室和8個辦公室,目前已經封頂,6月底可望完工。

異地搬遷:8月份全部入住
太京鎮(zhèn)馬家堯新村鑼鼓喧天,在20多排整齊新房的空道上,村民們舞著四只獅子,喬裝打扮扭著秧歌,雙手端著自產的櫻桃,夾道歡迎著為他們異地搬遷出資的全國紅十字會的代表們。
“特別的感激。”今年50歲的村民趙滿才滿眼裝滿眼淚。
“我們86戶地震以前在300多米的山上住。現在搬到山腳的平地里,出行、孩子上學都方便多了。”村民趙九連說自己分了5間新房,8月份農閑的時候全村人統(tǒng)一搬進新居。

(淳樸的農家婦女向紅十字會的代表們送上自己納的鞋墊)

(大老爺們雙手端著裝滿櫻桃的盤子逐一饋贈著)

(甘肅紅十字會還為馬蘭嘴村每戶贈送了電磁爐一套)
已于5月11日搬進新居的天水秦州區(qū)馬蘭嘴村的71戶村民們更是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淳樸的農家婦女向紅十字會的代表們送上自己納的鞋墊,大老爺們雙手端著裝滿櫻桃的盤子逐一饋贈著。“心中其實比櫻桃更甜。”22日,甘肅紅十字會還為馬蘭嘴村每戶贈送了電磁爐一套。
這兩村的舊址均在近千米高的半山腰上,都在地震時出現滑坡,經確定不能久居。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大力援助下,才在最快的時間里實現了異地搬遷。
鄉(xiāng)村醫(yī)院:8月份開診

由上海紅十字會出資125.4萬元援建的天水中灘中心衛(wèi)生院的三層框架雙面住院樓,可望8月交付使用,醫(yī)療條件的改善,可為此間醫(yī)院增加70床位。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表示,正是由于各級紅十字會堅持依法履行職責,嚴格資金監(jiān)管、堅持公平、透明,不僅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肯定,得到災區(qū)人民的認可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也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