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全軍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易定華教授的指導下,市一醫院心臟外科成功開展了本地區首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為61歲男性,出現勞力性心絞痛1年余,近1月來病情加重,行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診斷為冠心病,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絞痛。遂到市一醫院就診,進一步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發現,患者不僅左、右冠狀動脈主干有嚴重狹窄,而且左冠狀動脈分叉部位及其分支亦有嚴重狹窄,屬復雜型的冠狀動脈病變。醫院心臟內、外科醫生經過反復論證,認為患者行冠狀動脈支架介入治療的難度和風險極大,挽救患者生命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否則,患者就有猝死的危險。經過積極、充分的術前準備,在全麻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術中見右冠狀動脈、前降支及左旋支多處粥樣硬化斑塊致嚴重狹窄,狹窄遠端的靶血管直徑不足1.5mm,于靶血管上搭橋3支,其中右冠狀動脈及左旋支用大隱靜脈橋,前降支用左乳內動脈橋。手術順利,術后無低心排、嚴重心律失常、動脈栓塞、腦損害等并發癥的發生。目前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在進一步的恢復之中。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我國首例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及全軍首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都是在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誕生。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與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于2003年成立心臟內外科協作中心,并率先在隴東南地區開展了心臟病的外科治療,為我市廣大心臟病患者創造了便利的治療條件。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發生嚴重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合并痙攣,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一種心臟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成為致死的首要原因。資料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的冠心病發病率為2%~4%,每年死亡人數超過110萬人。藥物、支架介入和外科手術是治療冠心病的三大手段,一般來說,輕度的冠狀動脈狹窄可行藥物治療,但對于重度(超過70%狹窄)或重要部位(冠狀動脈主干超過50%狹窄)都是需要積極的血管再通治療,行冠狀動脈內支架介入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當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或者病變彌漫,或者支架介入治療難度很大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為首選。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即冠狀動脈搭橋術),顧名思義,是將一條血管從患者身上取下來,一端縫合在冠狀動脈狹窄的遠端,另一端縫合在主動脈上,血液通過搭在主動脈上的“血管橋”流到阻塞的冠狀動脈遠端,從而在缺血的心肌上重建起良好的血液供應。搭橋所用的血管可以是大隱靜脈,可從下肢取得;也可以是動脈,可從胸壁獲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自1962年應用于臨床以來,經過不斷改進,已成為目前治療冠心病最有效、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為人們所廣泛接受。 目前我國約有200家大醫院可以開展此手術,年手術例數約一萬例,但這與我國冠心病發病現狀相比,無疑是杯水車薪。首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在市一醫院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冠心病在該院的治療手段更趨全面合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在本地區的不斷普及,會有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