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夜間至14日上午,天水市出現低溫冰雪天氣。由于前期各地氣溫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這次雨雪、霜凍天氣對越冬作物及春播作物造成較大影響。

據調查統計,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145萬畝。其中冬小麥受災79.2萬畝,占播種面積的39.2%;冬油菜受災52.7萬畝,占播種面積的96.9%,成災52.7萬畝,減產1-3成的32.2萬畝,3-5成的18萬畝,5-8成的2.7萬畝;蔬菜受災8.07萬畝,成災4.87萬畝,減產1-3成的2.61萬畝,3-5成的1.76萬畝,5-8成的0.3萬畝;胡麻、葵花等其他春播作物受災5.05萬畝,成災5.05萬畝,減產5-8成的4.45萬畝,絕收0.6萬畝。預計經濟損失達18346萬元。總體看,受災程度半山區重于高山區,川區重于半山區;越冬作物重于春播作物,植株越高大,受災越嚴重;春播作物出苗越早,受害越嚴重。從發生區域看,清水、秦安受災較重,麥積、武山受災較輕。從受災作物表現看,冬油菜受災較輕的,出現倒伏,部分植株在近地面10—20公分處折斷;受災嚴重的,植株出現全株明顯的凍害癥狀,表現為莖干表皮顏色變淺發白,葉片、主莖頂部及分枝明顯萎蔫,萎縮下垂,預計在3—5天內全株將會失綠干枯。胡麻等已播出苗的早春作物,凍害癥狀明顯,死苗現象嚴重,部分需要改種。冬小麥凍害癥狀尚不明顯。

(天水市委、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果樹及農作物防凍減災工作)
災情發生后,按照李文卿市長的安排,天水市農業局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組,由彭鴻嘉副市長帶隊,分赴秦州、麥積和秦安等縣區實地查看災情,通過走訪群眾,與群眾座談,開展災情調查摸底,指導縣區開展抗災減災工作。 各縣區委、政府和農業部門立即組織技術干部及時深入村組,采取召開群眾會、廣播會等形式,給廣大群眾宣傳講解有關防凍減災措施,積極動員廣大群眾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霜凍災害的預防。同時,氣象等部門對災害性天氣及時預測預報,做到提前預防。災害發生后,動員廣大群眾對受災油菜追肥、促進弱苗轉化升級,同時噴施葉面肥,增強作物的抗寒能力。對生長點受凍的蔬菜及時剪去生長點和下部老葉,促發側芽。并加強肥水管理,增施磷肥和鉀肥,增強植株抗凍能力。在山區鄉鎮組織群眾開展放火薰煙,在大棚蔬菜生產區采取覆蓋薰煙等一系列技術措施,減少二次災害的發生。

副市長彭鴻嘉在秦安縣查看災情

(天水市農業局局長劉來生查看小麥受災情況)

麥積區農業局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抗災減災工作

麥積區農業局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抗災減災工作

麥積區農業局積極組織群眾開展抗災減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