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記者在天水駐軍某部采訪時看到,在營院靠山處東側,一座座日光溫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走進溫室,滿目生機,西芹、西紅柿等蔬菜長勢喜人。
“這是部隊的‘農業技術園’,占地面積10畝,有10座日光溫室。”正在溫室里察看溫度的軍需助理員尹波對記者介紹說,“天水市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為我們部隊提供了種苗和技術服務,現在部隊不僅種起了各種蔬菜瓜果,還養起了豬、魚、雞,基本能夠滿足部隊機關、連隊吃上新鮮蔬菜。”

為豐富部隊官兵的“菜籃子”,加強后勤保障,2002年,駐軍某部開始建設“農業技術園”。建園之初,部隊缺技術、缺人才,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得知這一情況后,園區技術人員主動深入部隊,為部隊籌劃日光溫室建設,為部隊開展技術指導與服務,并提供蔬菜種苗,傾情支援部隊后勤建設。目前,已有60余名士兵從園區“畢業”,成為部隊的農業技術骨干。園區也被天水市確定為“軍地兩用人才培訓基地”,先后接待蘭州軍區領導及部隊官兵參觀考察13次,通過現場講解、實地觀摩,使官兵親身感受到農業高新技術的魅力和發展前景。
“科技引領農業發展,軍地共建和諧社會”。這是天水駐軍某部今年1月為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贈送的錦旗。

在天水駐軍某部營區,新安裝的自動柜員機給部隊官兵帶來便捷,大大方便了部隊官兵使用銀行卡提取現金。
這是建行天水分行在軍地聯建、融合式發展中為駐地部隊所辦的實事之一。
建行天水分行行長楊寧告訴記者,駐軍某部從青藏高原某地遷至天水市后,建行天水分行在部隊營區和生活區相繼建成了金融服務網點。針對部隊家屬剛來天水人生地不熟的情況,編寫介紹天水風土人情、當地商場、餐飲、銀行、賓館、學校、醫院、交通等內容的《天水生活服務指南》,印制300多份,及時地送到部隊家屬手中,同時為每戶家庭贈送了一臺飲水機。
近幾年來,建行天水分行共投入經費近10萬元,給部隊送去電腦、各類科普書籍等,為蘭州軍區某紅軍師軍營安裝了一臺電子顯示屏,并為部隊中心指揮所提供了裝備方面的支持。天水分行整合網點設置,優化資源配置,設立了軍人專屬服務窗口,同時,為部隊后勤部門申請電子支付結算系統,方便了部隊資金的支付結算,使部隊官兵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
在天水市的旅游景區、車站、醫院、郵政等服務行業窗口,設置了軍人優先、軍人免費等標牌,營造出濃厚的雙擁氛圍,提升了軍人的社會地位,讓部隊官兵隨時隨地感受到第二故鄉的溫暖。與此同時,天水市全力以赴解除部隊官兵的后顧之憂。在部隊子女入學入托上,天水市教育局會同各中小學制定了自由擇校、免收借讀費、無條件接收等優惠政策,實現了軍人子女“花最少的費用,上最好的學校,受最理想的教育”。
近兩年,天水駐地部隊大抓信息化建設,天水市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優勢,挑選精兵強將,協助解決了通信、機械修理等10多個制約部隊戰斗力生成的難點問題。針對部隊訓練強度大、在訓練中易受傷的實際,天水師院體育學院的教授來到部隊,指導官兵科學訓練,有效預防了訓練傷,提高了部隊的訓練水平。

天水市市長李文卿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開展軍民融合式雙擁共建工作中,我們把駐地部隊的事當作政府的事來抓來辦,視軍人為親人。通過一系列的融合式發展,天水社會治安穩定,已連續10年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榮譽稱號。雙擁共建工作在構建“人文天水、活力天水、平安天水、和諧天水”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的實施,為天水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作為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次核心城市,天水在交通區位、裝備制造、特色農業及軍事戰略地位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部隊裝備科研生產體系、軍隊保障體系和軍隊人才培養體系,為軍民融合式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李文卿說。

2009年9月4日清晨,蒙蒙秋雨催醒了天水拂曉的天空。
6時15分,一趟軍用專列徐徐停靠在天水東貨場站臺前,這是蘭州軍區某紅軍師金剛鉆團官兵們在參加完成“跨越2009·洮南”演習后,經過六天五夜的長途旅行,滿載著勝利的喜悅回到第二故鄉。
聽說駐地部隊官兵回家了,沿天水火車站東貨場大門向南約500米地的路邊,一大早就站滿了上萬名群眾。他們冒著秋雨,手捧鮮花,拉起的橫幅上醒目地寫著“歡迎子弟兵凱旋,歡迎子弟兵回家”。“我們駐在天水是幸福的,因為不管走到哪里,天水人民永遠和我們戰斗在一起。此次圓滿完成演習,天水人民功不可沒。”蘭州軍區某紅軍師金剛鉆團一位領導動情地說。
2008年7月,蘭州軍區某紅軍師赴隴南抗震救災進入攻堅階段,天水市在自身災情嚴重的情況下,市上領導率團赴隴南慰問官兵,極大地激發了官兵戰勝巨大災難的信心。

8月28日,蘭州軍區某紅軍師赴隴南抗震救災部隊凱旋。10萬名來自天水市的群眾,打著“向子弟兵學習,向子弟兵致敬”、“歡迎你們回家來”的橫幅,頂著烈日,敲鑼打鼓,迎接親人子弟兵歸來,軍民一家的濃濃情誼水乳交融。
蘭州軍區某集團軍政委劉雷說,我們一定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富國與強軍的關系,顧全大局,服務大局,不斷強化自覺支持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意識,以實際行動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大好局面,以實際行動回報天水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關心和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