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呈現六大亮點

2009年6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標志著《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正式啟動實施,標志著關中、天水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兑巹潯钒l布一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部署,凝聚力量,搶抓機遇,真抓實干,《規劃》實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呈現出六大亮點:

亮點一:天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關中—天水經濟區是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經濟區,共涉及陜甘兩省七市一區,陜西六市一區用關中二字代表,天水是甘肅唯一納入經濟區的城市,國家將天水城市之名嵌入經濟區名稱,這在全國來說僅此一例。對天水來說,是國家給予天水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金字招牌”。去年6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100多家中外知名媒體參加,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面向海內外現場直播。新聞發布會后,“關中—天水”網絡點擊率不斷飆升,可以說,天水因為關中—天水經濟區一舉成名,名揚海內外。
《規劃》發布實施后,天水市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活動,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規劃》和省政府《意見》,先后組織宣講團深入縣區、市直部門進行了宣講;開設“隴右講堂”并舉辦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專題講座;舉辦了“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加快天水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報告會、全市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研討會、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高層論壇;天水市新聞媒體開展了“走關中”采訪活動;隴東南四市在天水舉行了宣傳合作啟動儀式;甘肅經濟日報設立了《關中—天水經濟區新聞特刊》面向全省和經濟區城市發行;陜西省委宣傳部組織的“跨越關中—天水經濟區”專題采訪團在天水啟動;省市新聞媒體圍繞實施《規劃》推出了系列報道;市委、市政府領導接受了人民日報、大公報、中央電視臺、亞洲衛視等境內外新聞媒體的密集采訪報道;市委、市政府分別在上海世博會和深圳文博會期間舉辦甘肅省公祭伏羲大典暨21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推介會,并介紹了天水市加快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情況。去年西安舉辦歐亞論壇,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做重要講話,對經濟區建設提出了要求,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參加論壇,中外新聞媒體進行現場報道,進一步擴大天水在國際國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亮點二:把國家的“設計圖”變成天水的“施工圖”。為了貫徹落實國家《規劃》和省政府《意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天水市貫徹落實《規劃》,組織編制1個全市總體實施方案、20個專項實施方案和7個縣區實施方案。全市總體實施方案由市發展改革委編制,振興裝備制造業等19個專項實施方案由市直有關部門負責編制,《關中—天水經濟區天水系統性融資規劃》由國家開發行和蘭州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編制,縣區實施方案由各縣區政府負責編制。市發展改革委依據國家《規劃》、省政府《意見》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135”區域發展戰略,完成了《天水市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經市政府第38次常務會議、4月27日市委常委會研究原則通過并進一步完善后,5月10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準印發實施。天水市《實施方案》貫穿了市委、市政府“1135”區域發展戰略,從天水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了“兩年起好步、五年大發展、十年新跨越”的總目標,以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創新型區域和改革開放等方面的具體目標和發展重點,這是對國家《規劃》和省政府《意見》的具體化,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指導性。《實施方案》的編制,真正把國家《規劃》“設計圖”變為天水市的“施工圖”。

亮點三:集中展示實施《規劃》宏偉藍圖。在今年西洽會期間,在陜西省發展改革委高度重視和周密安排下,以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打造西部大開發戰略高地展覽會主題,經濟區城市共同舉辦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展。規劃展以西安咸陽為核心,以寶雞、天水為兩翼布展。天水展館設置10個展板,展板圖文并茂,集中展示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總體思路、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體現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135”區域發展戰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興國率天津市黨政代表團在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等的陪同下,在西安市參觀了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展。在天水展館,市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對天水市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和展館布展情況做了詳細介紹,參觀展覽的人絡繹不絕。通過展覽,讓關中、讓陜西、讓參加展覽的各界人士了解天水。規劃展從構思到設計,從制作到布展,高起點、大手筆,成為西洽會一大特色和亮點。

亮點四:區域交流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去年以來,天水市與經濟區其他城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關中—天水經濟區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及政研、教育、人才、文化、旅游、工商、文聯等合作組織和長效合作機制。市委、市政府領導先后參加了在關中地區舉行的第二十屆西交會、第三屆歐亞論壇、關中第十次市長聯席會議、第四屆大關中論壇、第十四屆西洽會等。特別是西洽會期間,由天水市政府發起,省政府舉辦了隴東南四市發展環境說明會并將形成長效機制。市政府主要領導率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參加了國家發改委組織的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座談會、經濟區市長記者見面會。6月2日,在《規劃》頒布實施一周年之際,天水市黨政代表團在西安舉行了“融入大關中,謀求大發展”合作項目簽約儀式,就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文化、旅游、科教、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與陜西省文物局、陜西師大、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教育局等單位簽訂了十二項合作協議,為天水融入大關中奠定扎實基礎。與此同時,時任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的趙正永同志帶領陜西省政府考察團,陜西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偉帶領的陜西省政協視察團,西安、寶雞等市政府代表團,華能集團、中信銀行西安分行先后來我市考察,天水市與西安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陜甘文藝界走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大型采風慰問團蒞臨天水開展了合作交流活動,開通了西安—寶雞—天水高速客運專線,擬將開通西安至天水旅游專列,進一步密切了天水與陜西及關中城市的關系。

亮點五:天水諸多領域的“地方隊”晉升為“國家隊”!兑巹潯穼嵤┮荒陙,在國家和省上的關心支持下,天水市被認定為國家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天水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水市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確定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城市”;天水被國家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天水建成國家高低壓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天水二一三電器有限公司、天水鍛壓機床有限公司、甘肅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天水華天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天水鐵路電纜工廠6戶企業的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天水長城開關廠有限公司、天水華天電子集團、天水鍛壓機床有限公司3戶企業晉級第十六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玉泉觀、南郭寺、伏羲廟三景區晉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正在申報國家5A級景區。

亮點六:重大項目助推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一年來,寶天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中材天水年產200萬噸水泥生產線、祁連山甘谷年產120萬噸水泥建設項目建成,天定高速公路、寶天高速城區過境段、天平鐵路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平涼至天水高速公路莊浪-張家川-清水-社棠連接線工程開工建設,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至平涼高速公路、寶雞至蘭州鐵路客運專線、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渭河流域綜合治理、750千伏輸變電工程、華能天水2×350MW熱電聯產工程、中衛至貴陽天然氣輸氣管道天水段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陜西航空工業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在天水設立分公司,加強了天水與關中地區企業的合作。西飛公司與中航天水飛機工業公司合作的大運輸機艙門項目已生產出成型產品。天光公司與陜西電子工業公司開展了合作。中國西電集團(西安電力機械制造集團公司)收購天水長城電工器材廠破產資產,成立天水西電長城合金有限公司,擬在我市建設國際一流高壓電工觸頭生產基地,投資1.52億元的天水西電長城合金有限公司高壓電工觸頭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簽約。投資12.3億元的星火集團重型精密機床產業園確定落戶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棠工業園。華天電子集團在西安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秦州區與華天電子集團舉行了天水華天電子科技園項目建設簽約儀式并開始建設。亞行天水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技援啟動會在天水召開,天水將利用亞行貸款1億美元。杭州娃哈哈集團與天水簽訂投資2.5億元的項目建設協議等等。
一大批重大項目的實施,加快了天水市經濟社會發展,2009年,在金融危機形勢下,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60億元,同比增長1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2億元,同比增長41.06%;旅游接待人數達到53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9.6億元,同比增長2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2元,同比增長9.73%;農民人均純收入2404元,同比增長11.9%。今年全市經濟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工業生產較快增長,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消費市場購銷兩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7.79億元,同比增長20.5%;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0.82億元,同比增長20.87%。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1.11億元,同比增長42.74%;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71億元,同比增長17.3%;全市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19.9億元,同比增長57.86%;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1061元,同比增長17.08%;全市完成進出口總額5843.3元美元,同比增長105.3%。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關天號動車組”的提速運行,天水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天水必將實現《規劃》提出的宏偉目標和任務,實現天水經濟社會跨越式科學發展。(市發改委 裴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