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祝賀全國定點扶貧工作會議7月8日至9日在天水召開
天水市中央和省屬對口幫扶單位定點幫扶工作綜述

2002年以來,我市社會幫扶工作在省扶貧辦的精心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央和省屬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各級幫扶單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充分發揚我們黨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優良傳統和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美德,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從解決貧困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問題入手,充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積極深入幫扶點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規劃,科學安排幫扶項目,為貧困群眾辦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幫扶單位為天水扶貧事業做出的貢獻已永久性地載入史冊,銘刻在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心中。

(麥積區社棠中山流域社會幫扶萬畝葡萄基地)
一、天水市扶貧工作的基本情況
天水市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目前,除秦州區外,其它五縣一區均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區。全市共有137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1916個重點村。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全市扶貧工作認真貫徹中央、省上關于扶貧開發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立足市情,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農村貧困面不斷下降。全市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109.66萬人減少到去年年底的48.63萬人,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底的36.55%,下降到2009年底的15.9%,2009年解決貧困人口6.23萬人,今年全市預計減貧5.4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058元提高到去年年底的2404元,凈增1346元。二是基礎設施逐漸改善。2001年以來,全市共組織群眾打水窖16183眼,各種大口井、機井237眼,新建和恢復池、塘、壩水利設施103處,興修水平梯田30余萬畝;新建二代日光溫室4800個,普通塑料大棚12300個;新建牛舍10900座,羊舍4922座,豬舍23600座,大部分的村實現了通農機路。三是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初步形成。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取得新的進展,培養了一大批農業技術骨干和農民技術員,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新工藝推廣范圍不斷擴大。四是一些特色支柱產業已經形成。各縣區從本地實際出發,加快了區域經濟建設步伐,初步形成了既有一定規模,又有一定特色的支柱產業和片帶,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點。

(2009年8月31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一行深入秦安縣調研。)
二、近年來幫扶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2年以來,各幫扶單位領導高度重視,精心部署,始終把幫扶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幫扶工作成效顯著,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快速發展,受到了天水市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8年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物資)9364.65萬元,其中:中直機關幫扶資金(物資)4409.94萬元,省直單位幫扶資金(物資)1899.82萬元,天津市對口幫扶資金(物資)3054.89萬元。
(一)中直機關幫扶我市工作情況

1、北車集團公司幫扶工作情況。投入我市幫扶資金(物資)2304.44萬元。其中:整村推進項目3個,資金575萬元;校舍建設項目5個,資金147萬元;基礎設施項目11個,資金437萬元;產業增收項目8個,資金860萬元。其它項目及物資285.44萬元。麥積區實施的主要項目有:

、贋楸鄙狡咸鸦亟ㄔO項目投入390萬元,分別在花牛、馬跑泉兩鎮和道北辦事處建成黑紅提葡萄基地5406.47畝,栽植苗木107.85萬株,配套建設水利工程2處,實現山地保灌面積4300畝,新修農機路2處13.3公里。

、2003年投入資金24萬元,在麥積區花牛鎮吳莊和峽口兩村建成庫容64 m3的小型果品氣調庫24個。2004年,投入價值85萬元的物資,在元龍鎮井兒村建成微型果品氣調庫7座,總庫容1050 m3。2005年,投入100萬元,在花牛鎮吳莊、峽口和元龍鎮井兒、紅星及馬跑泉鎮潘集寨等5村興建了大型果品氣調庫14個,總容積7980 m3;投資10萬元為馬跑泉鎮潘集寨村建成總庫容為1620 m3的大庫室2個。

③為了進一步發揮麥積區“花!碧O果品牌優勢,2006年,投入資金80萬元,扶持發展馬跑泉鎮南山流域余劉灣、閆家莊、新勝、龍槐等4村5000畝花牛蘋果建園項目,栽植優質花牛蘋果2200畝、12.32萬株。2007年又給南山蘋果基地投入幫扶資金80萬元,新建花牛鎮興旺山二級提灌工程一處,建成30 m3的泵房1座,100噸蓄水池1座,安裝75KW機泵1套,鋪設上水管道2080米,新增果園灌溉面積1000多畝;同時投資15萬元,在花牛鎮高家灣新修寬3.5米的農機路2.74公里。

④2008年投入資金105萬元,在南山萬畝蘋果基地內的馬跑泉鎮吳家崖村新修二級提灌工程1處,打機井1眼,建100噸蓄水池3座,40平方米泵房1座,45平方米配電室1座,鋪設上水主管道1080米,供水管網1780米;在花牛鎮高家灣村修建二級提灌工程1處,建成150噸蓄水池1座,25平方米泵戶1座,50平方米配電室1座。架設高壓線路700米、低壓線路100米,鋪設供水管道650米;在北山葡萄基地培育釀酒葡萄苗木30萬株,推廣栽植1000畝。

由北車集團幫扶建設的南山萬畝花牛蘋果基地果園
、2009年投入資金110萬元,在渭南鎮新建南山優質蘋果園1800畝,配套新修農路10.5公里(寬6米),培訓農民2500人次;為天水康紅葡萄開發公司引進栽植意大利葡萄新品種黑木思卡2000畝,間作套種優質蘋果500畝,購置農用大型托拉機2臺,小型旋耕機1臺,新建基地規劃作務區100個。
甘谷縣實施的主要項目有:

、2002年為磐安鎮毛坪基地投入資金380萬元,新建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3座、架設高低壓線路3.97千米、新打機井2眼、鋪設上水主管道2.85千米、建泵房4座,1500畝辣椒基地全部采用噴灌等先進灌溉設施,與此同時還新修“三縱二橫”農機路9.8公里,新建占地13畝、680平方米的“北車希望小學”一所,220平方米的毛坪村委會綜合樓一棟,集資投勞硬化村間巷道1.2公里。

②2005年北車集團一次性幫扶120萬元,在甘谷縣磐安鎮蔬菜批發市場內新建恒溫保鮮冷庫1處,并為毛坪希望小學捐贈計算機10臺、打印機1臺。同時在古坡鄉的瓦泉峪村新建1所北車希望小學、溝門村新建1所溝門北車希望小學,總投資42.2萬元。

(磐安鎮毛坪村北車高效農業基地)
、2006年投入20萬元建成古坡鄉古坡村至瓦泉峪村的農機路16公里,架設小橋2座、埋設涵管26道、182米、鋪設砂石13000立方米;投資37.036萬元,為武家河鄉王家窯北車希望小學新建364平方米教學樓1棟。投資50萬元,水泥硬化新興鎮渭陽段公路2.5公里,10月份北車集團組織了14人的采訪報道團來我市兩縣區指導檢查扶貧工作,同時,在北車援建的四所希望小學舉行了“與希望同行圖書捐贈”活動,并為甘谷縣古坡鄉溝門村小學、瓦泉峪小學、武家河鄉王家窯村小學、磐安鎮毛坪村小學四所北車希望小學捐送圖書1055冊,DVD影碟機3臺,學習光碟99張,演出服、運動服等衣物417件(套)。

、2007年投資100萬元建成甘谷縣新興鎮楊家莊北車優質果園基地,其中:新修農機路7.5公里,維修配套兩級水利提灌工程,新修500立方米蓄水池三個,鋪設節水灌溉管道2800米,栽植優質蘋果1500畝,目前已全面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投資8萬元,在甘谷縣修建金山鄉紅峴村至八里灣鄉唐家灣村農機路8公里;籌集電腦11臺,打印機1臺,捐贈給古坡鄉瓦泉峪小學、溝門小學、武家河王家窯小學、磐安鎮毛坪小學,同時還給這四所小學捐贈了4萬多元的體育設施和體育活動用品。

(新興鎮十字道北車提灌工程)
、2008年投資46萬元,在新興鎮大坪村建成提灌工程1處,鋪設上水管道2700米,建20平方米機房1座、30立方米蓄水池1處,安裝機電設備1套;投入13萬元在新興鎮槐溝村建成長10.1米、寬5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惠民橋1座;投入楊家莊蘋果基地二期工程資金35萬元,建成文衛設施1處138.7平方米、硬化巷道3700米、蓄水池護坡3處及10平方米看管房1座。
⑥2009年投資110萬元,為新興鎮劉家村提灌工程投資65萬;為十字道、大坪渠道襯砌工程投資35萬;為白家灣鄉馬家窯灣小學維修投資10萬。
2、國家文物局幫扶工作情況。

累計幫扶資金2022.1萬元,實施的主要項目有:
、贋榍匕部h投資794萬元,用于大地灣遺址綜合保護規劃的編制,修建大地灣史前遺址博物館,全面維修、配置興國寺和縣博物館安全防范系統,縣博物館精品展項目,文物搬遷、修復,維修秦安文廟大成廟,發掘堡子坪遺址,張氏民宅維修等工程項目。
②2005—2007年,投入武山縣幫扶資金450萬元,主要用于水簾洞壁畫保護、官寺維修、巖體加固及環境整治工程。
、弁顿Y170 萬元,新建秦安縣博文希望小學校和武山縣溫泉鄉棋盤村希望小學2所,并捐送教學用品、電腦、衣物、公務用車等物資224萬元。

、2009年投資536.1萬元用于武山縣文物保護工作。其中:水簾洞石窟壁畫彩塑浮雕群保護維修工程200萬元;水簾洞石窟群孤石清理工程20萬元;水簾洞古建筑群保護維修工程60萬元;水簾洞危崖體搶險加固及環境整治工程200萬元;木梯寺石窟保護規劃編制費25萬元;縣博物館通氣、書畫、陶瓷、家俱征集30萬元;為鄉村教師捐送價值1萬元的生活用品;水簾洞文物保護施工單位敦煌研究院為鐘樓村捐送價值1000元的圖書,并安排30名村民在水簾洞施工工地就業。
、菔転木杩20萬元。
3、國家煤炭地質總局幫扶工作情況。累計幫扶資金83.4萬元,實施的主要項目有:①捐助慰問金25萬元,解決張家川縣15鄉111戶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所需。②為張家川縣胡川小學建設捐款20萬元,并為該鄉群眾捐助衣物80余包,折價14.5萬元。③受災捐款18.1萬元。

2002年北車集團在西安召開公司扶貧會之后,公司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及下屬各企業主要負責人多次到麥積、甘谷兩縣區深入調研、走訪、慰問,集團公司總經理崔殿國、黨委書記王立剛、常務副總經理趙光興、原常務副總經理彭振風、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林萬里、原副總經理李文科等公司領導都先后多次到幫扶縣區指導工作,特別是公司扶貧辦主任王樹先后30多次到幫扶點調研、檢查指導。集團公司還先后兩次組織青年代表團,新聞采訪團到我市貧困地區采訪慰問,并將我市的市情及貧困現狀和扶貧工作情況向全公司宣傳報道,使幾十萬北車人了解了天水,推動了幫扶工作健康發展。2009年11月,又在我市召開了北車幫扶天水工作座談會,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王立剛、副總裁趙光興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回顧總結了近年來幫扶工作經驗,對今后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為了抓好幫扶項目的實施,北車集團還先后向我市麥積區、甘谷縣選送掛職干部10名,他們分別是:楊宏志、檀斌、黃誠忠、李志磊、楊平剛副縣長,魯濤、肖左會、高林忠、楊明輝、張雨辰副區長。這些同志到達工作崗位后,不辭辛勞,深入貧困村、農戶調查研究,熟悉工作,同時在實施工作中,不僅把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帶到了項目建設中,而且以滿腔的熱情、無私的奉獻精神和艱苦細致的工作作風,圓滿地完成了幫扶項目的各項工作任務。他們工作兢兢業業,扎實認真,比如:楊宏志同志在項目實施的關鍵時刻,在肋骨骨折,僅住院幾天后就帶病到一線工作,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2003年,楊宏志同志被天水市委授予全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4年4月楊宏志、魯濤二位同志又被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評為幫扶工作“先進個人”。結合新世紀扶貧工作特點,公司扶貧辦主任王樹同志于2009年9月和11月份兩次專門來我市調研論證2010年幫扶項目,確定今后公司幫扶項目要向整片、整流域傾斜,要強化產業扶持。
國家文物局、國家煤炭地質總局的領導也多次來我市武山縣、秦安縣、張家川縣調研,慰問貧困群眾。國家文物局還選派掛職干部具體指導實施幫扶工作。同時,天水市、縣、區黨委政府積極主動回訪慰問國家機關定點幫扶單位。從2002年開始,市委、市政府每年組團,由分管領導帶隊回訪慰問,銜接項目,共同探討扶貧工作新途徑。我市與國家機關幫扶單位的友誼隨著雙向溝通交流正在更進一步加深,合作領域也正在不斷拓寬。
(二)省直23個單位幫扶工作情況。

2002年以來省直單位累計幫扶我市資金1899.82萬元,其中:省文物局投資179萬元,為大地灣征地280畝。捐現金6萬元,并為第三次文物普查贈相機、電腦、定位儀折價5萬元。保證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省教育廳為甘谷縣六峰鎮初中、甘谷二中、安遠鎮黃鶴小學、麻池窯小學、謝家灣鄉陽坡小學協調落實項目資金183萬元,捐助價值5000元的教學器材,有力支持了甘谷教育事業的發展。
省文化廳幫扶武山資金92.1萬元。修建村文化室6個,新建小學一所,維修鄉衛生院危房6間,修農路10公路,打水窖20眼,為縣圖書館解決“萬里邊疆文化長廊”項目資金12萬元。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豐富了的文化生活。
省殘聯投入資金79萬元用于改善和發展麥積區貧困殘疾人的生產生活,對貧困殘疾人脫貧致富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省政府參事室為麥積區貧困村捐款1萬元,用于維修道路,捐贈電腦5臺,拓寬了貧困村村民的眼界,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
蘭州大學為清水縣捐資11.4萬元,協調資金1萬元,為長古村修建小學1所,為貧困生每人每年100元學雜費,連續資助三年累計資助金額3萬元,為下成村貧困農民捐助到衣物,被褥等12528件,分發給全村1248位貧困群眾,人均受贈衣物10件左右。解決了貧困戶生活中困難。
天水師范學院為秦安縣捐資7.5萬元,用于修建隴城中心小學多媒體教室、配置幼兒園教學資料和儀器設備,促進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政協副主席張津梁調研張家川縣扶貧開發工作)
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為秦安縣累計投資項目資金180萬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祁連山水泥廠為秦安縣捐贈水泥100噸。
省社科聯為甘谷縣謝家灣鄉丁家溝小學捐贈電腦、打印機各1臺,改善了學校辦公條件。
省中行為甘谷縣磐安鎮東崖村修橋捐助資金2萬元,為尉家莊種植架豆王捐助資金2萬元,有效調整了該村種植結構。
省委政策研究室為清水縣山門鎮花椒基地項目協調資金10萬元,為白河村協調暖棚養牛項目資金20萬元,為5名兩后生捐助現金1.25萬元,促進了種養業的發展。
省社科院為清水縣王河鄉西李村貧困戶捐助資金2000元,為6名小學生捐助1200元,捐贈價值9000元的課桌椅等物資,改善了該村辦學條件,受到群眾歡迎。
省工行為清水縣秦亭鎮麥池村小學捐送價值7萬元的學習用品和辦公設備,落實道路建設資金5萬元,改善了基礎設施條件。
省文聯捐助慰問金1.13萬元,捐助價值2.4萬元的衣物、面粉和各類圖書等,先后給閆家鄉車古村捐款0.7萬元,用于維修學校護坡和添置教學用具,多次開展送文化科技下鄉活動。
省民委了解到張家川縣大地村、寨子村由于地處梁峁,群眾吃水困難后,幫扶工作隊無償捐資1.3萬元,打機電井4眼,解決了兩個村群眾飲水問題。同時捐助無償資金0.3萬元,解決了23戶特困農民的生活困難。

酒泉鋼鐵集團公司在2003年4月,抗擊“非典”疫情中捐助資金15萬元,為張家川縣修建占地面積12平方米的留驗所一處,有效地支援了張家川縣抗擊“非典”的斗爭。同年6月下旬以來,該縣先后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強降雨天氣,使全縣15個鄉鎮,269個行政村普遍受災。災情發生后,酒鋼集團公司領導高度關注,不到10天時間就捐助資金20萬元,使張家川縣回漢人民倍受鼓舞,增添了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決心和信心。為改變貧困落后面貌,2005年給平安鄉馬塬村安排幫扶資金27.76萬元,維修村小學和村委會、新修了村內道路,解決了行路難、上學難和村委會無陣地的困難和問題;2006年幫扶資金30萬元,搬遷新建了平安鄉梨樹村小學;2007年幫扶資金30萬元,按農村通達公路標準修建了平安-趙安-大麻-牛曲河農路1條、10.4公里;同時,以捐助鋼材的形式幫扶資金100萬元,修建擴建了地處河谷地帶、經常遭受水毀的閆家鄉車古村-花山村-閆家村-付堡村通村公路1條、16公里;2008年幫扶資金30萬元,改擴建了平安鄉水泉村通自然村道路3條、12.5公里;2009年幫扶資金30萬元,縣上配套45萬元,水泥硬化了受“晴通雨阻”困擾的平安鄉新莊村村內道路3公里。這些資金的注入,有效地解決了平安等鄉干部群眾行路難、農副產品運輸難、適齡兒童上學難等問題,極大地推動了全縣扶貧開發進程。
小隴山林業局共投入幫扶資金(物資)120.4萬,捐獻衣物5000余件,為林區學校無償支援20多萬元,捐贈課桌70套210件,改善了林區12所小學的教學條件;為貧困村先后籌措資金43.8萬元,架設供電線路,解決了林區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問題。小隴山林業局從多年的扶貧工作中總結出“要興林,閑富民”的經驗,下屬林場吸收當地勞動力參加造林、育苗、資源保護、封山育林等天寶工程項目建設,每年支付勞務費達百萬元以上,極大地帶動了林區貧困群眾的經濟增長。同時,開展場鄉或場村合作造林,促進林區產業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工作,幾年來無償支援日本落葉松2500余株,造林31309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敦煌研究院為武山共投資125萬元。新建馬力鎮山莊村飛天希望小學(1所)及配置設施,建公路橋(宗琳橋)1座,協調聯系落實“光彩事業”項目資金30萬元。
原蘭州醫學院自1996-2004年,共幫扶武山縣70.5萬元。幫扶咀頭鄉49.9萬元。主要用于整體遷建宋坡村小學,為灘歌鎮黑池殿村小學幫扶11.5萬元,援建人行橋1座。支持了教育事業的發展(2004年,因該學院并入蘭州大學,即中斷對武山的幫扶)。

多年來,省直幫扶單位以扶貧開發為已任,認真落實各項扶貧政策,積極制定和實施幫扶措施,幫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一是有效解決了被幫扶村貧困群眾的溫飽問題。比如在省教育廳的幫扶下,甘谷縣安遠鎮的麻池窯、黃鶴、廟灘、陽坡等四村200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46元,比幫扶之初2000年的1160元增長37.2%,貧困面也由2000年的39%下降到2008年的23%有力地促進了貧困村經濟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應有貢獻。二是對幫扶村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貧困村辦學條件和醫療衛生條件得到較大改善,服務能力和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三是有效解決了部分地方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四是通過科技培訓、義務支教等措施,提高了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和受教育程度,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發展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層次和文化程度的人才隊伍。
。ㄈ┨旖蚴袑趲头龉ぷ髑闆r。

天津市自對口幫扶我市以來,市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對口幫扶工作,市政府、市政協以及縣區領導帶隊曾多次組團來我市考察、論證幫扶項目,特別是天津市經協辦副主任羅亭同志更是多次來我市具體調研論證和指導扶貧開發工作,為推動天水與天津市東西對口協作做出了較大貢獻。2009年6月份,天津市副市長李文喜帶領相關人員來我市考察,雙方感情進一步加深。通過天津市的大力扶持,我市部分貧困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支柱產業開發、勞務輸出、興辦社會事業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此同時,我市也先后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隊,組團赴天津回訪慰問,參加項目洽談,雙方感情不斷加深,協作領域逐向多元化。據統計,2002年以來先后投入幫扶資金3054.89萬元(含物資折價781.14萬元)。其中:整村推進項目11個,資金 840萬元;校舍建設項目6個,資金570萬元;產業增收項目8個,資金480萬元;基礎設施項目6個,資金575萬元;其它項目及物資834.89萬元。除以上建設項目外,雙方還在互派干部教師掛職交流、勞務輸轉培訓等方面加強了合作。2006年我市共派出5名縣級干部去天津掛職鍛煉,天津方面共派32人次來我市教學,培訓教師6640人次,對干部轉變觀念,更新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006年以來,在天津市經協辦的全力支持下,有組織的輸出勞務人員近35000人。

(2009年8月31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范小建一行深入秦安縣調研。)
總之,近年來中央和省屬對口幫扶單位對我們不僅在資金和物資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更重要的是對我們在精神方面也給予了極大的激勵和鼓舞。我市扶貧開發工作之所以得到較快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不僅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辛勤努力的結果,更是各級幫扶單位特別是中央和省直幫扶單位心血和汗水的結晶。在今后的扶貧開發工作中,我們將與各幫扶單位通力合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規劃,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力爭使我市貧困地區農民早日脫貧致富。

(全國人大代表視察清水扶貧開發工作,配圖:天水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