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有關問題的思考
裴根福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世紀之交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西部大開發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具有優先地位。關中—天水經濟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三大經濟區之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要求,要把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成具有全國影響的經濟增長極,對關中、天水來說,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重道遠。《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發布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搶抓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創新工作思路,加快《規劃》實施步伐,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以下是我個人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關于發展目標。國家《規劃》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是: 2020年經濟區生產總值達到164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53000元。按這一目標測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要達到經濟區的平均水平,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就要達到19.2%,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就要達到17.8%。依據目前發展現狀,要完成《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與經濟區其它城市同步發展,任務十分艱巨;省政府《意見》提出天水的預期發展目標,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51億元,增長率達到14%;按照國家《規劃》和省政府《意見》,結合市情,天水市《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是:兩年起好步(2009-2010年),5年大發展(2011-2015年GDP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13 %),10年新跨越(2016-2020年GDP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15%),規劃期2009年—2020年GDP增長率達到14%,到2020年GDP翻兩番。
有人認為,我市《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過于保守,不夠振奮人心,也有人認為,我市發展基礎差,沒有礦產資源,沒有重大項目支撐,《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難以實現。我們認為,《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是一種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這是因為,主要經濟指標參考了天水市GDP歷史數據,并預測影響我市經濟發展的各種內外部環境和因素不發生大的變化,能夠沿著目前的軌跡穩步發展情況下提出的,這一目標對天水來說是跨越式的,但與經濟區其他城市比較,差距仍呈拉大態勢。如何看待這一差距,個人認為,這是我市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諸多因素所決定的,各市之間的差距是發展中的差距。實現上述目標,僅有《規劃》、《意見》、《實施方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具體的配套政策和制度保障,更需要有重大項目的支撐。我們絕不能因為是經濟區的次核心城市、甘肅唯一納入的城市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為與經濟區其他城市存在差距而妄自菲薄,重要的是抓住機遇,全市一心,突出特色,克難攻堅,才能實現預期目標任務。
——關于發展路徑。發展是硬道理。我市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地區,多年來國家和省上在天水布局的大項目少,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全市基礎設施欠帳較多,許多優勢資源難以得到開發利用,很難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與經濟區內、省內其他城市的發展差距逐步拉大。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把天水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西部重要的經濟強市、文化旅游大市和經濟區西端新的增長極,要選擇切合天水實際的發展路徑。
首先,加快消除交通瓶頸制約。近年來我市交通道路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影響和制約我市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仍然存在。圍繞把天水建設成為經濟區西端重要交通樞紐,全力配合國家省上抓好寶天高速城區過境段、天定高速公路、天平鐵路建設,加快實施寶(天)蘭(州)客運專線,爭取實施天(水)平(涼)高速公路、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武(都)鐵路、天水至哈達鋪鐵路、建設天水鐵路中心樞紐等項目,開通天水至西安城際列車,遷建天水軍民合用機場。到十二五末,構筑起由高速公路、鐵路組成的東西快速、南北暢通的雙“十”字型交通主骨架,實現天水區域內所有國道、省道全部實現高等級化,通鄉、通村公路全部實現三、四級公路水泥或瀝青路面,所有縣區通高等級公路、鐵路,形成天水區域內1小時交通圈,經濟區內高速鐵路1.5小時交通圈、高速公路3小時交通圈,徹底消除交通對天水發展的瓶頸制約。屆時,天水與經濟區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將大大縮短,預示著天水與寶雞、西安同城化時代的到來。
其次,打造裝備制造業“航空母艦”。振興天水裝備制造業,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科學決策,完全符合《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要求,符合當前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符合天水市情。《規劃》提出“以西安、咸陽、寶雞、天水為集中布局區域,加強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強化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能力,全面提升重大裝備制造水平。加快企業優化重組和戰略性調整,打造一批主業突出、技術領先、管理先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裝備制造企業集團。”振興天水裝備制造業,要以國家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托,按照“突出一個振興、建設三大園區、發展六大集群、壯大縣域經濟”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天水作為國家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優勢,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創新能力。加強與經濟區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戰略合作,特別是要爭取央企在天水落戶。通過做強龍頭,重點突破,以大帶小,整體發展,全面提升天水裝備制造業競爭力,打造天水裝備制造業“航空母艦”。
第三,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按照“南林、北果、東牧、西菜”的產業布局,圍繞壯大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主導產業,扶持和引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果品產業要以建設花牛蘋果商貿城為龍頭,北山生態產業示范園和南山花牛蘋果產業園為載體,以花牛蘋果集團為主體,切實做大花牛品牌;畜牧產業要突出發展肉(奶)牛產業,加速提升豬雞產業,積極發展特種養殖,重點發展小區、企業和專業村規模養殖,組織實施豬雞產業提升計劃和萬千百十肉牛發展計劃;蔬菜產業要以精細菜、鮮銷菜為主,數量擴張與質量提高并重,突出主導品種,培育品牌,做大基地,做優產品,做強市場。通過發展主導產業,發揮甘肅天水農業高新示范園區的引領示范作用,做強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促進城鄉一體化。
第四,培育壯大商貿文化旅游業。發揮天水區域交通樞紐區位優勢,努力構建與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相適應的現代物流體系,形成向東聯接寶雞、西安,向西聯接定西、蘭州,向北聯接平涼、慶陽,向南聯接隴南、漢中的放射狀大物流格局,打造區域現代物流中心,提高天水作為隴東南物流中心的輻射力;天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伏羲是中華人文始祖,“一畫開天,肇啟文明”。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天水最具特色、最具潛力、最具影響的重要文化品牌。以天水伏羲廟和卦臺山為依托,以新思路、高起點、大手筆建設華夏始祖文化園,爭取將公祭伏羲大典由省級升格為國家級,不斷提升伏羲文化旅游節水平,將伏羲文化打造成國內外重要的文化精品品牌,不斷增強天水作為“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加快創建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游城市步伐,真正讓天水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轉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五,加快區域中心城市建設。長期以來,天水作為隴東南區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只是地方認知,此次國務院加快甘肅發展《若干意見》正式提出建設天水區域中心城市,意義十分重大。按照區域中心城市的標準,要有快捷的交通,快速的通訊,良好的環境,方便的服務,合理的布局,功能的集聚,鮮明的特色,深厚的潛力,應有的規模,強烈的開放度。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標準高,要求嚴,任務重。我們要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謀劃和建設天水區域中心城市。要加快天水軍民合用機場遷建,啟動新區建設,拓展城市空間,擴大城市規模,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深入開展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游城市創建活動。加快建設區域科教中心、文化中心、商貿中心、會展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應急中心等,使天水成為城市功能優化,產業集聚、要素集合、人口集中的區域中心城市,并發揮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第六,加快資源開發和利用。在許多人的觀念里,天水礦產資源比較匱乏,天水到底是礦產資源富集地區,還是礦產資源匱乏地區?作為陜甘川礦產資源富集區的組成部分,天水地處塔里木至華北板塊與華南板塊的結合帶,涉及北祁連山東段,北秦嶺西段以及中秦嶺北部等三個大地質構造單元。成礦地質背景有利,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目前我市已發現有40多個礦種,各類礦產地達130余處,其中大型礦床6處,中型礦床多處。探明或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金屬、非金屬、地熱三大類。金屬礦產資源以鐵礦為主,有各種類型的鐵礦床,黃金礦產中巖金,砂金礦點均有發現。非金屬礦產資源已發現非金屬礦產地40 余處,礦產品達20余種。我市地熱資源相對豐富,有武山洛門溫泉、清水溫泉、麥積街子溫泉及中灘溫泉四處,麥積區中灘地熱資源已具備開發條件。長期以來,地質勘查資金投入不足,制約著我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前不久召開的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號角,也為我市礦產資源開發提供了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國家將制定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指導目錄,實施國家戰略礦產資源勘查儲備計劃,加快實現找礦突破。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省上的大力扶持,天水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關于推進機制。關中—天水經濟區跨陜甘兩個省級行政區,關中、天水分屬陜西、甘肅兩省,天水是甘肅省唯一納入關中—天水經濟區的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必然涉及眾多復雜的跨行政區劃的公共問題,《規劃》實施中兩張皮的問題非常突出,陜西與甘肅,關中與天水,規劃如何統籌,產業如何布局,項目怎樣協調等一系列問題,目前阻礙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的關鍵因素是體制與機制,沒有建立起協調推進機制,解決問題沒有渠道,直接影響經濟區的融合與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