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3月11日全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市交通運輸工作將按照“中心輻射、南北突破、內外連通、全面提升”和“規劃大交通、建設大通道、構筑大樞紐、發展大物流”的思路,圍繞“骨架高速化、主干二級化、支線等級化、網絡合理化、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努力構建以雙“井”字型高速公路為主骨架,通縣二級公路環道為主干線,通鄉三級公路為支線,通村瀝青水泥路為脈絡的交通運輸網絡,努力打造國家級交通運輸樞紐中心。
六大目標任務為:
——加快推進主骨架高速公路建設,實現天水東西向主骨架連霍高速公路全部貫通,完成縱連我市南北的天水至平涼、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建設任務,至“十二五”末建成東西快速、南北暢通的“十”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同時,啟動景泰——禮縣、靜寧——天水、隴縣——清水——秦安——甘谷三條高速公路建設前期工作,至遠期建成二橫三縱雙“井”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全市高速公路里程達到689.1公里。
——加快推進國省道干線公路擁擠路段、縣際間公路、斷頭路和出口路的擴容改造,加快縣通二級公路工程建設進度,建成二級公路425.9公里,全市二級公路總里程達到945.1公里,至“十二五”末,基本實現主干線路網二級化。
——加快戰備公路建設,實施交通戰備公路建設項目5條228公里,總投資14.3億元,全面提高部隊快速通行能力。
——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十二五”全市農村公路建設將由以建設為主向“鞏固、提高、完善”的方向轉變,由提供基本出行向提供安全便捷出行和提升整體服務能力轉變,由樹狀路網向“網絡型”路網轉變。全市將重點實施縣鄉公路升等改造和建制村通暢工程項目,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265公里,全市100%的建制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落實到位,基本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從優”的目標。
——加快運輸結構調整,促進運輸產業、運輸網絡、運力裝備和運輸管理服務全面升級。至“十二五”末,高中級客車所占比重分別上升42%和38%以上。廂式貨車、重型貨車、特種專業貨車的比重達到35以上。全市出租車保有量控制在2000輛以內,萬人占有量保持在15-20輛的水平上;95%的行政村開通客班車,城鄉客運網絡覆蓋率達到98%。貨運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網絡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不斷創立品牌,壯大現代物流業。全市客貨運輸量保持穩步增長,客運量、客運周轉量、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年均增長分別達到6.7%、8.8%、10.8%、11%。
——加快運輸站場樞紐建設。全面完成規劃建設的城市客運站、物流園區、鄉鎮汽車站、行政村停靠站等項目,加快道路運輸應急保障網絡和信息網絡建設,形成層次分明、互相銜接、功能完備的站場樞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