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水市委五屆十三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
狠抓落實 確!笆濉卑l展實現良好開局

(天水市委召開五屆十三次全委(擴大)會議)

7月22日,市委召開五屆十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總結全市上半年工作,分析當前全市工作實際,安排部署下半年各項工作。會議強調,全市各級黨政組織要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為動力,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全力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確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努力實現“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張景輝在會上代表市委常委會作工作報告,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文卿主持會議。
任伯年、宋敬國、張應華、韓岱成、柴金祥、李美華、楊維俊、王光慶、郭奇若、楊繼軍、張明泰、蔣曉強等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參加會議。

張景輝在報告中全面總結了上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分析了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機遇,對下半年的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張景輝強調,上半年全市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在物價、項目建設、財政收入、社會治安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現在距年底還有五個多月時間,全市各級黨政組織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并以講話精神為指導,認清形勢、統籌把握,著力在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實現全市“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要加快園區建設,提高工業經濟的綜合實力。在園區建設上要按照“一區多園”的思路,以天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重點,全力加快星火機床工業園、華天電子科技產業園建設,確保一期工程按期建成投產。積極做好長城電工電器產業園項目征地等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認真研究并加快實施工業企業“出城入園”工作,使園區真正成為全市工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要繼續抓好與央企合作的9個重大工業項目和市領導包抓的6個續建、3個新建項目的實施,保證年內項目建設總量有新的突破;二要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核心,全力抓好夏收秋播、花牛蘋果商貿城建設、蔬菜畜牧產業發展、龍頭企業建設和水利基礎設施、道路交通、生態環境、農村能源項目的爭取實施工作,確保農業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三要圍繞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做大做強商貿旅游業,全力抓好旅游項目建設和旅游活動的舉辦、參與,不斷提高我市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我市旅游。繼續組織開展家電下鄉等活動,加快甘泉現代物流園區建設,抓好秦州區花鳥魚蟲市場、堅家河綜合市場、秦安西部小商品城等重點市場改造項目,拉動社會消費不斷增長;四要狠抓項目建設,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對于進度達不到要求特別是尚未開工的項目,要認真分析原因,落實配套資金,明確責任主體,抓緊啟動實施。對伏羲文化節、蘭洽會等節會已簽約的項目,要抓好跟蹤落實;五要扎實開展城鄉一體化建設,按照今年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安排意見和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從土地利用、農民增收、社會保障、體制創新等重點工作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培育主導產業,加強基礎建設,務必使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六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有序開展土地流轉,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條件。深化水價改革和水權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和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積極穩妥地抓好企業改革改制的后續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星火、鍛壓、風動等有實力的企業上市融資步伐;七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多干惠民利民的實事,著力改善民生,努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七要抓好當前換屆工作的同時,著力在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抓重點、破難題、創特色、求實效,進一步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加快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張景輝強調,能否實現今年既定的目標,是對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考驗。全市各級黨政組織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抓好當前換屆工作的同時,加強領導,靠實責任,集中精力抓大事解難題。求真務實,改進作風,促進各項工作高效落實。密切協作,相互配合,做到齊心協力步調一致。狠抓督查,嚴格考核,務求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李文卿就做好下半年全市經濟工作作了具體安排部署。他強調,下半年,全市各級黨政組織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力加快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以開發區建議為載體,著力推進工業經濟提質增效;以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為核心,著力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以開放開發為引領,著力推進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五要以商貿旅游為龍頭,著力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六要以優化財政收入結構為重點,著力抓好財稅增收工作;七要以社會和諧為目標,著力推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八要以改善民生為落腳點,著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九要以狠抓落實為關鍵,著力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會議還書面傳達學習了全省領導干部大會精神。
參加會議的還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市四大組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紀委常委,市人大各工委、市政協各專委主任;市委各部委辦、市政府各部門、市政協各專委負責人,各縣區委書記、縣區長,市級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主要負責人;市屬及駐市有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