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即將勝利召開,我市音樂人劉瑞明先生將內心的喜悅化作激情,以新近創作的歌曲《人民公仆》作為真摯的獻禮。歌曲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沒有那萬里的長風就沒有高天的云。
沒有那祖國和人民哪里有我的根?
飲水思源永遠不忘挖井的人,
知恩圖報我要獻出獻出真愛與深情!
風雨敢擔當
危難先挺身
不負重托無怨無悔真心為人民
甘愿做公仆
天地鑒我心
為家為國為百姓才會留美名
沒有那人民的忠誠走不完萬里長征。
沒有那人民的信任怎么做領路人?
不忘傳統一身正氣勤政廉明,
攜手共建和諧中國奉獻我一生。
風雨敢擔當
危難先挺身
不負重托無怨無悔真心為人民
甘愿做公仆
天地鑒我心
為家為國為百姓才會留美名。”
歌曲從干群關系這個視角切入,表達出人民公仆感謝人民養育之恩,自律自強為民造福的心聲與愿望。與歌詞相得益彰的是歌曲的旋律抒情、大氣、富有張力,《人民公仆》是一首融政治性與藝術性、民族性于一體的好歌。

作為資深音樂人的劉瑞明,近年來潛心創作了不少好歌,《太忙》就是其中之一。 2007年春節期間,精致好男人潘長江攜新歌《太忙》出現在央視各類娛樂欄目,略帶調侃的歌聲唱出了中年男人為事業打拼奔波無暇顧及家庭的心酸無奈,歌詞中“不要等到滿臉褶子弓腰駝背頭發全都掉光,才知道那時間無限生命有限人人都一樣”的話更讓人受到啟發和警醒,充滿人文關懷的歌詞蘊含著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這首歌引起了億萬聽眾強烈的共鳴。當知道詞作者劉瑞明是地地道道的我們天水人時,許多人都感到震驚,嘆服于劉瑞明的內斂和低調。
談起自己的過往,劉瑞明說得最多的是“坎坷、波折”。歲月如歌,歌如歲月,劉瑞明的人生經歷就如一首歌一樣,有歡快的音符,也有憂傷的節奏。

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劉瑞明,冥冥中仿佛注定了與音樂的不解之緣。年幼的他幾乎是無師自通學會了吹竹笛。憑著聰明與悟性,1966年,10歲的劉瑞明以“毛宣隊”隊員身份開始登臺表演獨奏,至今他還記得時常被要求返場加演的熱烈場景。

十年的光陰就在悠揚的笛聲中過去了。1976年,已參加工作的劉瑞明在去同學家串門時,被美妙的揚琴聲迷住了,心中涌出一個念頭:“我要學揚琴!”經不住他的苦苦哀求,同學答應暫借兩個小時。短短的兩個小時,劉瑞明可謂分秒必爭,他仔細量好揚琴每部分的尺寸,在紙上詳細標記,等同學來索要時,劉瑞明已經能熟練地敲出《繡金匾》的調子了。1977年,他作為藝術類考生參加了高考,專業課目揚琴。各門課成績優異卻因人為原因與大學無緣,劉瑞明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是音樂給了他精神的慰藉與寄托。1979年的一天,他偶然得知朋友在學習唱歌,羨慕之余又萌發了新的念頭:學唱歌! 1979年12月19日,他清晰地記得,那天在書店買到一本《湯雪根·怎樣練習歌唱》,薄薄的小冊子,成為他學習聲樂的啟蒙老師。每有心得感悟,都詳細記錄在《劉瑞明聲樂學習筆記》中。劉瑞明沒有想到,兩年后,當他為考大學又一次遭遇坎坷以至絕望時,這本筆記帶給他意想不到的轉機。1981年,劉瑞明又一次參加高考,在專業課考試時,有位主考老師恰恰幾年前曾與自己有過誤會,一展歌喉的劉瑞明得到考官們的贊許。自信滿滿的劉瑞明第二天興沖沖地去看榜,從頭看到尾,沒有自己的名字!仿佛一記悶棍狠狠敲下,他意識到自己被那個人報復了!當年已經25歲的劉瑞明知道自己應該是最后一次參考了,為參加這次高考,他歷經種種波折,才終于爭取到奮力一搏的資格,他是多么珍惜這難得的機會!

他鼓起勇氣找到招生的主考官邊老師,流淌著熱淚訴說緣由,還掏出自己的那個筆記本讓老師看。看著傾注心血的聲樂學習筆記,老師被深深打動,同意他再唱一次,心緒起伏難平的他只唱了一句就再也無法繼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劉瑞明為再度無緣大學校門而痛苦難熬、食不下咽之際,轉機也悄悄降臨了。午后,當劉瑞明被叫到招生老師們休息的招待所,聽到宣布大家商議同意他專業課過關的消息時,那一刻,他分明感到,命運終于對他露出了一絲微笑。

當年,劉瑞明如愿考入蘭州師專音樂系,成為主考老師邊師頤的門下弟子。畢業后,劉瑞明工作之余繼續聲樂的研習。1988年,他感到自己在歌唱中有了大的突破,“原來歌是這樣唱的”。這給了他極大的自信, “其實唱得對不對用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能檢驗,那就是自己感覺唱得舒服不舒服。”2001年,參與組建天水市職工合唱團讓他更有了一份責任與擔當,“歌唱不是我個人的事,而是全團幾十個人的事,我要將最正確、最科學的發聲方法傳授給我的隊員。”5年時間,他傾盡心力,從吐字、發聲、歌唱意識的統一等各個環節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終于打造出一個高水平的合唱團。天水市職工合唱團成為我市最好的合唱團之一,參與了我市舉辦的所有大型活動,屢獲好評。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蘇格拉底。就在榮譽和贊美紛至沓來時,劉瑞明卻漸漸感到有些迷茫,困惑,他苦苦思索著該如何解脫。2006年,他在北京結識了幾位國內著名的音樂人,他們對劉瑞明的聲樂素養和他歌詞創作的功力大加贊賞,鼓勵他應該在更廣闊的天地里施展才華。劉瑞明豁然開朗,一直以來盤踞心頭的疑惑終于有了答案,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干更重要的事。在圓滿完成了合唱團5周年慶典晚會之后,他不顧眾人的苦苦挽留執意離開了。此后他專心于歌詞創作。繼2006年為潘長江創作了《太忙》之后,他又為總政歌舞團的歌唱家雷佳創作了《知恩》,并獲“全國征歌大賽”銅獎;為34集連續劇《秘戰太陽山》創作了主題歌《相逢不期待》。同時,他在音樂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得到了西北師大音樂學院原院長朱東生教授和西北民大邵永靜教授及甘肅敦煌歌舞劇院歌唱家王玲的高度評價。近年來他還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可獨立、專業、高水準地完成歌曲的錄音、制作。最近他創作錄制完成了市秦劇團宣傳“雙聯”工作的秦腔《手挽手,心連心,泰山能移》,剛剛結束的市第三屆中學生運動會會歌《愛把我們緊緊相連》也是他的作品。
“我所有的作品,就是基于兩個字——真情,呼喚真情,呼喚愛是我創作的主題所在。雖然我歷經坎坷,但我依然真誠,依然相信世間的美好,我將把這份感悟融化在歌曲中,并引導更多人能夠用優美的歌聲表達出來。”(稿件來源:劉春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