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市各級農業環保站強抓春耕備耕生產集中揭膜的關鍵時期,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強化行政推動、加強市場監督和創新回收機制和開展集中撿拾等多項措施,加強廢舊農膜回收工作,切實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服務全市春耕生產。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采取多種方式,深入宣傳《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廢舊農膜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生態環境的影響,努力做到家喻戶曉,動員廣大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回收治理。同時,加大環保知識普及力度,增強農民群眾農業清潔生產的意識,改變陋習,引導推行清潔生產方式。張家川縣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深入龍山鎮西溝村小學,在西部循環農業示范區組織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小手拉大手”主題實踐活動,既宣了傳殘留地膜對環境的危害,同時掀起了撿拾活動熱潮。
二是加強市場監督。貫徹落實《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和省上三部門《關于禁產禁銷禁用超薄地膜的通知》,狠抓源頭防控,聯合工商、質檢等部門建立聯合執法檢查機制,切實做到超薄地膜不得入縣,不得進田,抓好源頭防控、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個環節。秦安縣利用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加大對超薄地膜的執法檢查力度,保障了地膜質量安全。

三是強化行政推動。各縣農環站進一步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領導機制,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監督考核和必要的行政問責及公開曝光。督促所轄各鄉鎮高度重視本轄區內廢舊農膜的回收利用工作,專題研究部署,認真制定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形成“有制度、有人抓、有考核”的機制,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確保鄉(鎮)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落地實處。
四是開展集中撿拾。組織各縣廢舊農膜回收企業對棄置于田間地頭、公路沿線、溝渠河道、蔬菜園區等區域的廢舊農膜進行集中撿拾,極大的促進了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武山縣組織兩家回收企業組織撿拾人員16人,每天出動宣傳車4輛,重點在全膜玉米種植大點開展“集中撿拾月”活動,平均每天撿拾廢舊農膜量達5噸左右。
五是創新回收機制。充分發揮省級財政資金的扶持引導作用,對符合政策條件的包片回收企業給予扶持,減輕企業運行成本。在利用市專項資金建立回收網點,鞏固廢舊農摸回收加工企業包片回收責任制的基礎上,利用春耕生產揭膜有利機會,積極推廣“以舊換新”、“以舊換小商品”等方便可行的方式,推動全市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甘谷縣農環站結合省級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示范區建設,組織農戶在謝家灣鄉順輝家庭農場開展機械撿拾廢舊地膜活動現場演示,示范帶動全縣廢舊農膜機械撿拾技術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