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西安易俗大劇院)
天水在線10月22日西安報道 10月22日晚七點半,距23日19:45分正式演出還有24小時的時間,由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創排的新編秦腔歷史劇《大秦文公》,在古城西安易俗大劇院,開始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的第一次正式彩排。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本月8日,中國秦腔優秀劇目會演在西安開啟,來自陜西、浙江、廣東、山西、甘肅、青海、天津、寧夏、新疆9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2個院團將進行24個劇目的演出,甘肅省僅兩個劇目獲選,天水的《大秦文公》便是其中之一。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作為全國性的優秀秦腔劇目會演,入選的劇目都是高水平的!”彩排當晚,坐在臺下一直緊盯舞臺走位的天水市西秦研究院院長董秦表示,作為地州市劇團,此次會演“有壓力”。他說,雖然《大秦文公》自2014年8月首演以來,已在北京、上海、貴州等地成功演出90余場,但在此次會演前,劇團仍提前一個月便開始了集中彩排,并在細節方面不斷改動,以求更加完美。

與臺前鏗鏘唱響的精準走位相比,彩排現場的幕后,同樣繁忙異常。“道具很多,但是幕間只有幾秒鐘”,彩排期間,道具工作人員要在能見度極低的換幕期間,完成舞臺道具的擺放。與此同時,等待上臺的演員在待演期間,也仍在做著翻轉、踢腿等打斗動作,不愿浪費任何可以磨合的時間。據了解,當晚參加彩排的天水秦劇團團《大秦文公》臺前幕后70余人的團隊,均從天水奔赴而來。

(著名劇作家曹銳)
作為《大秦文公》的編劇,甘肅省文聯副主席、著名劇作家曹銳在彩排期間一直強調著要有“猛虎的氣勢”,她認為,《大秦文公》講述的是先秦時期的歷史,必須要表現出先秦眾將士的“虎式”、“狼奔”,這也正是這部剛性十足的秦腔歷史劇的氣勢所在。
從舞臺站位、燈光調節到演員情緒,彩排現場,曹銳手持話筒掌控全場的每一個細節,群演幾厘米的站位差距都被她一一“挑刺”,嚴厲批評。“這次會演是全國9個省秦腔文化的出征和拼殺,”她直言,保持質感是《大秦文公》從創劇以來一直的堅守和追求,從未改變。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天水市西秦研究院院長董秦表示,此次會演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秦腔等梆子腔劇種的首次集中展示,也是廣東西秦戲等源于秦地的劇種,400年來首次回“娘家”,更是大秦之腔的大聚會、大團圓,對于天水來說,既是天水旅游和文化的展示舞臺,通過會演切磋和研討交流,也是《大秦文公》不斷提升劇目水平的一個難得機遇。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據了解,23日上午九點半,《大秦文公》還將進行最后一次彩排,并于23日晚19:45在西安易俗劇院正式上演。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大秦文公》正在西安易俗大劇院彩排)

(演員服飾)

(彩排現場)

(彩排現場)

(彩排現場)

(道具)

(道具)

(演出劇照)

(演出劇照)

(演出劇照)

(演出劇照)

(演出劇照)

(演出劇照)

(化妝)

(化妝)

(穿戲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