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教師眼中的秦安一中“40年”

有著89年校齡的秦安一中,既經過國運衰微、戰亂頻仍的辦學歷程,也創造過國泰民安、盛世華年的驕人辦學業績,歷盡滄桑、弦歌不斷、傳道授業、生生不息。改革開放40年,秦安一中在各個方面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12月12日,慶祝改革開放40年采訪團走進秦安一中,嶄新的教學樓一棟接一棟,寬敞明亮的標準化教室、綠地紅跑道的寬闊操場、現代化的學生公寓、豐富多樣的學生食堂,無不體現著教育環境的現代氣息。

(秦安縣“隴原名師”尹明德(中)、第一屆秦安縣敬業奉獻獎獲得者陳其昌向媒體介紹四十年來學校的今昔變化)
“改革開放40年,秦安一中緊跟時代步伐,學校環境不斷優化、教學設施不斷完善、師資隊伍不斷擴大、升學率不斷提高……”說起秦安一中40年來的變化,從教40多年的伊明德老師滿是自豪。
“這和我剛進一中時,簡直就是天壤之別。”伊明德說,40多年前的秦安一中,簡陋的校門,陰暗潮濕的教室和學生宿舍,塵土飛揚的操場。黑屋子、爛桌子、破凳子,這是當時學校的真實寫照。
“當時師資缺乏,一個老師帶好幾門課。”伊明德回憶道,老師就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打天下,更沒有什么練習冊、習題集,一些習題都是老師寫在黑板上,學生再抄下來做。

(秦安一中一角)
如今秦安一中新建教學樓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不僅教室和辦公環境都是多媒體現代化,而且增加了音體美活動室、圖書閱覽室、會議室、化學實驗室等。以前的土操場也成為標準化的現代操場,學生住宿、吃飯條件都有了極大改善。學校教職工由當初的幾十人增加到280人,學生由200多人增加到現在的3000余人。
“最關鍵的是教學理念的變化!90年代初從清水三中調入秦安一中工作的陳其昌老師說。剛到秦安一中,陳其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和學生身上的那種拼勁,正是這種拼勁讓秦安一中多次榮獲天水市“高中教育質量”優勝獎和秦安縣“高考優勝獎”。

陳其昌老師回憶說,剛到秦安一中時,他就發現秦安一中有幾個特別的現象:一是每天早上6點剛過,操場上、教室里都是學生早讀的身影;二是每天吃過晚飯,幾乎所有的教室都會亮起燈光,教室里坐滿了上自習的孩子們;三是每天的課間操,孩子們都會在早操時喊口號:“我們來一中干什么?”“我們今天干什么?”“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他把這三個現象總結為秦安一中的三道“風景線”,而正是這種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讓秦安一中不僅成為全省德育示范學校、普通高中特色試驗學校,而且每年的高考成績都位居前列。2018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共計1402人,二本以上上線率76.7%。
一代一代秦安一中人嘔心瀝血,造就了今日的輝煌,學校先后被授予“省園丁先進集體”“甘肅省體育傳統項目學!薄翱鞓沸@示范學!,成為蘭州大學、中南大學、北京交大、北京科技大等全國知名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天水在線編輯:呂婉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