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全面掌握當前越冬作物苗情,及時指導各地做好冬季田間管理工作,天水市農技中心于11月中旬組織市、縣區農技人員對全市不同區域冬小麥、冬油菜苗情、墑情等情況進行了調查。今年秋播期間我市雨水較多,墑情較好,出苗率基本正常,苗情較好,一、二類苗比例較大,三類苗比例較小,有望安全越冬。
一、越冬作物苗情
1、冬小麥苗情。今年全市冬小麥播種面積188.43萬畝,平均畝基本苗26.6萬株,平均單株分蘗1.69個,畝總莖數71.64萬莖,平均次生根3.01條,平均次生根長度3.48cm。其中:一類苗面積77.63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41.2%,較上年同期增加3.96萬畝;二類苗面積91.77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48.7%,較上年同期增加2.66萬畝;三類苗面積19.03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10.1%,較上年同期減少6.45萬畝。
2、冬油菜苗情。今年全市秋播冬油菜58.1萬畝,平均畝基本苗4.86萬株,單株葉片6.46片,根莖粗0.65cm,根長13.14cm。其中:一類苗面積27.6萬畝,占播種面積的47.5%,較上年同期增加0.79萬畝;二類苗面積25.16萬畝,占播種面積的43.3%,較上年同期增加1.09萬畝;三類苗面積5.34萬畝,占播種面積的9.2%,較上年同期減少1.42萬畝。
二、土壤墑情
對各縣區不同區域小麥、油菜田耕層土壤水分含量測定,各地土壤水分狀況基本適宜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長。全市冬小麥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7%,10~20cm為18.73%。其中:淺山區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5.48%,10~20cm為17.7%;二陰山區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8.18%,10~20cm為19.87%;川臺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7.34%,10~20cm為18.61%;全市油菜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7.17%,10~20cm為18.31%。其中:淺山區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5.92%,10~20cm為17.22%;二陰山區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8.77%,10~20cm為18.8%;川臺地0~10cm土壤平均含水量為16.82%,10~20cm為18.92%。總的趨勢是0~10cm土壤含水量二陰山區高于淺山區和川臺地,10~20cm土壤含水量二陰山區、川臺地均高于淺山區。
三、田間管理建議
根據目前冬小麥、冬油菜苗情和墑情現狀,應有針對性的及時做好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各項工作,促進苗情轉化,培育壯苗,為豐產高產奠定堅實基礎。
1、積極抓好耙磨鎮壓和中耕除草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發動群眾,及時抓好耙耱、鎮壓工作。鎮壓宜在土壤開始凍結、地表有一定的干土層時進行,可使表土層溫度提高0.5~1℃。二是對條播冬小麥、冬油菜可結合化肥深施淺鋤,以便疏松土壤,破除板結,保墑增溫,促進冬小麥、冬油菜根系和分蘗生長,同時可消滅雜草。三是針對川區旺長麥田,深鋤斷根,控制旺長,變旺苗為壯苗。四是加強冬油菜中耕除草工作,進一步疏松土壤,破除表皮板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和消除雜草,提高土壤的保墑、增溫效果。
2、及時追肥灌水。在我市麥田集中區,有灌溉條件的地方要及時科學灌水,以促進麥苗扎根,加快分蘗,促進根系生長,形成壯苗。可結合灌水及時追肥,盡可能在雨前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地膜覆蓋的冬小麥或冬油菜,有條件的區域可進行穴施化肥,一般畝施10-15公斤尿素或20公斤左右碳酸銨。
3、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我市今年冬小麥條銹病發生時間早、程度重、范圍廣,全市小麥種植區均有不同程度發生,發生面積約120萬畝,平均病田率63.5%,病點率32.6%,平均普遍率0.46%,嚴重度5~40~80%,部分區域已全田普發,是2012年以來秋苗發生最重年份。針對今年冬小麥條銹病等病蟲鼠害的發生發展情況,一是加強冬、春季麥田病蟲情監測,準確掌握發生動態,及時發布病蟲情報。二是及早動手,組織發動群眾,對小麥條銹病發生較重的區域進行冬前挑治,降低越冬菌源量。三是進一步加強專業化防治隊伍建設,充分利用冬閑時間開展綠色防控技術培訓,提高群眾病蟲綜合防治水平。同時,加強冬油菜蚜蟲、小菜蛾、菜青蟲、斜紋夜蛾和猝倒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
4、做好放苗封口和保護地膜工作。對于全膜覆土穴播小麥、地膜冬油菜及一膜多年用地塊,要及時壓土蓋嚴,防止跑墑和大風再揭膜。另外要防止人、畜踐踏,保護好地膜,充分發揮其增產效果。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