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會上,林乾良老先生為毛曉春點贊。記者沈貞海 攝)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沈貞海浙江報道 “鄉愁,是個永恒的話題。”10月17日上午,著名作家、學者、金石書法家毛曉春受邀在浙江圖書館舉行《紙上低語是故鄉》新書分享會。
西泠印社五老之一、八十九歲的著名甲骨文研究專家、篆刻家林乾良,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出版社原常務副社長、總編輯朱妙根及著名作家葉煒,散文大家陳加斌、飛神集團董事長陳向陽,毛氏宗親、知名企業毛素瑜等書法家、作家、收藏家、企業家等各界達人齊聚一堂,大家就故鄉、鄉愁這個話題展開談論,從各自不同角度闡釋故鄉的風物、人事在其心中的印象,伴隨自己天南海北的記憶。

(分享會現場,各界精英話鄉愁。記者沈貞海 攝)
此外,來自浙江省內的杭州、嘉興、金華、溫州等地,甚至有來自甘肅天水、福建武夷山等省外的讀者、文化愛好者、書法愛好者來到現場參加了分享會,全國各地的書友、讀者則通過網絡直播,共同“參與”了這場酣暢淋漓、激蕩心懷的對話。
在當天的新書分享會上,“鄉愁”是唯一的關鍵詞,也是最為深入人心的字眼,更有嘉賓在與毛曉春對話鄉愁時,淚濕眼眶、細聲哽咽,可見鄉愁深藏在每個人心中最柔軟之處:
——當天分享會的主持人由杭州棲霞藝墅創始人,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浙江聯絡部秘書長金曉霞擔綱,她以最為細膩的話語,從西子湖畔說到毛曉春的故里甘肅天水,串起了一連串的鄉愁,引起了嘉賓的共鳴。金曉霞說,大陳的風,天水的風,這一南一北的兩個漢子,舉起鄉愁文學的旗幟,大步前行;
——已經年屆八十九歲高齡,被譽為西泠印社五老之一的著名甲骨文研究專家、篆刻家林乾良老先生說人離開了故鄉就是游子,就有了思念,就有了回憶,人越老兒時的事反而越清晰。他是研究甲骨文大家,他從文字學角度對故鄉更深一步地進行了闡釋。他說,他的學生毛曉春的書也就是寫了人共同的一種思念情懷。這就是對鄉土的思念回歸,也就是書里所體現的濃濃的鄉愁,并向毛曉春贈送了手書的甲骨文書法作品“故鄉”;
——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出版社原常務副社長、總編輯朱妙根說,鄉愁是最為深刻的文化,而這種文化是可以傳播、流傳、傳承的;
——著名作家、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創意寫作中心主任葉煒說,每個人都有自己記憶里的故鄉,也有精神上的故鄉,“故鄉”是許多作家創作的起點和終點;
——武漢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著名長篇散文《大陳的風》作者陳加斌表示,低語是對故鄉尊崇態度,只有低下來,你才聞得到泥土的香,聽得見母親的呼喚,還有每一段日子,給我們最直接的感知。他動情的說“鄉愁是寫給故土的詩。低頭低語是還故土尊嚴。大地深沉,故土難舍。鄉愁是寫給自己的詩。真情實感是還童年一份純真。歲月悠悠,故鄉最親。鄉愁是寫給下一代的詩。記錄流逝是還村莊一份原始。斗轉星移,故里依然。”
——企業家代表,飛神集團董事長、陳亮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向陽介紹了企業的創業故事,飛神集團有個收藏館,里面收藏有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1000多輛休閑運動車,記憶和承載了過去。“做好產品,講好產品故事,其實也是鄉愁的一種表現,可以把家鄉推廣到全國各地;
——企業家代表、毛氏宗親代表、華貝竹工業董事長毛素瑜則從故鄉溫州泰順的竹子說開去,曾經窮山惡水里的竹子現如今成為寶貝,曾經破敗的山鄉如今山清水秀,鄉愁是回憶更需要回饋;
……
當天的分享會上,毛曉春還分別向浙江圖書館及現場嘉賓、讀者、書友贈書,浙江圖書館向毛曉春頒發了贈送證書。

(分享會現場)

(分享會現場)

(分享會現場,各界精英話鄉愁。記者沈貞海 攝)

(毛曉春為讀者簽名并合影留念。記者沈貞海 攝)
擴展閱讀:毛曉春,甘肅天水人,學者、作家、金石書法家。著有散文集《傷逝集》《生命風景線》;散文集《智者無為》《休克的文學》;評論集《文學老頭和文學青年》;書法、繪畫集《曉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