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天水市堅持把果品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產業扶貧、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深入實施“4+2”農業產業振興行動,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規模發展”的原則,提前謀劃、及時部署、夯實推進,全市果品基地建設工作超額完成各項具體任務。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春秋季果樹建園10.12萬畝(貧困戶建園3.99萬畝),占全年任務8萬畝的126.5%,。春季果樹建園9.7091萬畝,其中蘋果0.869萬畝、大櫻桃 0.75萬畝、梨0.353萬畝、桃0.13萬畝、葡萄0.015萬畝、花椒7.4411萬畝、核桃0.151萬畝;秋季果樹建園0.4112萬畝,其中蘋果0.03萬畝,花椒0.33萬畝,其它0.0512萬畝。果品建園涉及我市85個鄉(鎮)560個行政村,新建千畝以上規模基地34處6.03萬畝;完成老果園改造6.08萬畝,占全年任務5萬畝的121.6%。全年完成果園補植補造0.9833萬畝。
一是及早部署,重點分工,有序推進。市縣果業部門緊抓建園生產兩個有利時期,嚴格執行主要領導全面抓、分管領導包片抓、包鄉組長包村抓、駐點技術員包地塊抓的“四抓”責任制,細化量化任務。組織包片技術人員深入鎮、村一線,積極銜接、廣泛宣傳動員,各建園鄉鎮也提前開展了宣傳動員、地塊預留和承包業主的確定等工作,做到個個頭上有任務、人人肩上有擔子,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春季緊緊抓住疫情防控期間外出務工人員還未外出的關鍵時期,有效地解決了果樹建園勞力缺乏問題,為建園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保障了果樹建園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是科學謀劃,精心布置,規模建園。本著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適地適種的基地規劃原則,結合今年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果樹建園技術規程,對全年建園工作進行了精心布置,提早規劃建園區域,打破地界限制,進行統一規劃,詳細編制果樹建園實施方案。根據建園苗木需求,提前做好優質苗木、地膜調運工作。嚴把苗木質量關,嚴格實行“一招標、二考察、三合同、四驗收、五建檔、六追溯”的苗木調運管理機制,建立苗木調運檔案,落實供苗、調苗、驗苗責任,實行苗木質量終身追究制,確保建園苗木的質量。為保證苗木成活率,果業部門、鄉鎮、村組共同把關,選擇專業工程隊簽訂建園合同,開展集中連片規模化建園,提高了建園質量。4月下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軍帶領市、縣(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對各縣(區)國土綠化及果樹建園工作進行了現場觀摩評比,對全市果樹建園所做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觀摩活動表彰會議上,市政府對工作成績突出的縣區進行了表彰獎勵。

三是積極宣傳,全方面培訓,確保建園質量。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宣傳基地建設相關政策和果樹建園技術。各級專業技術人員,聯合農民技師、農民技術員、當地實用技術人才等技術力量,組織果農開展建園技能培訓,增強群眾發展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現場操作演示,進行全程技術服務,每個建園點從整地、打點放線、挖坑、苗木選擇、栽植、覆膜、澆水等各個環節均由專業技術人員全程進行技術指導,使果樹建園工作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開展。為了保障建園質量,全市共舉辦各類果樹技術培訓890期,培訓果農及技術骨干7.6萬人(次)。在果園綜合管理中全力落實歷年建園的補植補造、松土、除草、施肥、覆膜、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工作,進一步鞏固了建園效果,確保果樹建園任務及補植補造任務按時高質量完成。
四是努力探索多種建園模式。積極推行政策扶持、項目帶動、企業、大戶土地流轉及帶動貧困戶建園的機制。在發展模式上,持續推進標準化發展;在機制創新上,積極引導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動貧困戶組建新型利益聯合體,積極推進土地流轉、大戶承包、反租倒包、聯戶經營、龍頭企業興建果品基地。加快推動果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五是隨時跟進,督導檢查,鞏固建園成效。市、縣(區)成立建園督查組,隨時跟進建園步伐,抓督導,促推進,及時解決建園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建一片成一片,保障全市果園建設工作穩步推進。

(天水在線編輯: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