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從你我做起
天水市民族宗教委員會
倡議書
為進一步凝心聚力,鼓舞各族同胞參與創建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干勁和熱情,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此,我們向全市干部群眾發出倡議:
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確保正確政治方向
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能團結全國各族兒女,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工作,也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一是人人都要學習領會黨的新時代民族工作創新理論。進入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黨的民族工作理論也有了重要的創新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領會,做理論上的明白人。全市上下人人都要明白,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之間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家園不可分、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必須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意識是國家層面最高的社會歸屬感、面向世界的政治歸屬感。二是人人都要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黨的民族工作各項方針政策是我們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根本遵循,主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我們必須在這些方針政策框架內開展創建工作。三是人人都要明確創建工作的主線和方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鮮明主線,也是我市創建工作的方向,我們的創建工作必須圍繞這條主線,確保正確的方向。全市各族群眾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評價標準和實踐要求,貫穿于創建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在各方面。
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積極參與創建活動
全市各族干部群眾要以維護民族團結為榮,齊心協力參與到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活動中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每件事情做起。一是開展“七進”活動。人人都要參與推動創建工作進機關、進鄉鎮(街道)、進社區(村)、進企業、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連隊。二是增強“五個認同”。人人都要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力量。三是反對“兩個主義”。人人都要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不做。人人都要克服“創建活動只是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事”這一錯誤認識,人人都要參與創建,支持創建,人人都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人人都要學習、理解、接受、踐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包含的新思想。
堅決維護核心利益
加強交往交流交融
長期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天水市保持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走上新征程,我們要懂得“國家好、民族好、個人和家庭才能好”的道理,把“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作為我們全體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利益。一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嚴峻形勢。近段時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頻頻利用民族問題進行挑撥離間,想要搞亂我國的用心十分險惡,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用實際行動維護中華民族最核心的利益,粉碎敵人的陰謀,敵人越是挑撥的兇,我們越要團結的緊!56個民族團結成一體(中華民族共同體),試看天下誰能敵?二要加大各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力度。各族干部群眾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同呼吸、共命運,努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發展環境。全體市民要熱情接納來到天水的各族群眾,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使各族群眾之間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成美滿姻緣。三要廣泛開展聯系交友活動。我們提倡全市各民族群眾之間廣泛開展聯系交友活動,人人都要有本民族之外的朋友2人以上,并與朋友經常來往,進行情感交流、思想互動,有難事相互幫助,有喜事共同分享,在生產生活中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爭當民族團結模范
共創共享美好生活
全市各族干部群眾要爭當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模范,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爭做民族團結進步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傳遞者。人人爭當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家家爭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家庭;各縣區、各鄉鎮(街道)爭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各機關、社區(村)、學校、企業、連隊、宗教活動場所、新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事業單位爭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以正能量感染、影響、帶動身邊各族同胞攜手并進,共同創造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共同書寫好天水“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新篇章,共同描繪好天水民族團結、繁榮進步、跨越發展的美麗畫卷。
全市各族同胞,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牢固樹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主人翁”意識,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助力添彩!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貢獻每一個人的力量,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光發熱、增彩助力、共建共享的創建氛圍,共同維護好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伏羲文化•民族團結進步
天水——以伏羲文化為特色開展創建工作
天水是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和女媧的誕生地,
被譽為“羲皇故里”,是伏羲文化的誕生地,
也是華夏文明的傳承區。
早期的伏羲團結融合其他部族形成以龍馬為圖騰的龍部族,
形成了最早的民族融合,伏羲始畫八卦肇啟文明
對各民族的產生融合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炎黃兩大部落的發展融合形成了新的氏族部落,
華夏民族由此誕生,源與古東夷的秦人來到天水后,
從非子牧馬到秦武公獨霸西戎,
完成了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結合,
華夏民族由此走向興旺強盛。
隨著秦統一中國伏羲文化也傳向了華夏大地,
同時秦人把發源于天水流向漢中的河流稱為西漢水,
漢中由此而得名,漢民族由此誕生。
此后,張騫開通絲綢之路,
又有新的民族在絲路重鎮天水形成、發展。
天水成為了多民族融入中華民族的重要地方。
千百年來生活在天水的各族人民從來沒有
間斷過對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祭祀。
1988年,天水市委、市政府為弘揚伏羲文化,
增強炎黃子孫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促進祖國統一,
舉辦了第一屆公祭伏羲大典,
目前已舉辦33屆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節活動,
并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公祭大典不斷注入新內容,
弘揚伏羲文化提升到貫徹落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高度,
今后,天水將把創建工作更深層面的與伏羲文化結合起來,
邀請全國各地各族各界參加伏羲公祭大典,
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化風成俗。
以伏羲文化傳承創新與創建工作深度融合為抓手,
創新創建方式,豐富創建內涵,
扎實推進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工作。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
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心連心,
悉心呵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
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天水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宣